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村

成长于60至90年代,特别是居住在新村、排屋以及花园屋里的华人社群,谁的成长历程里会没有骑着摩托或小Kancil到处写字的马票嫂?谁会没有听过某家不成才渣男孩子的风花雪月?谁会没有如死党般的友族同胞朋友?谁会没有经历过中学时代某某人肚子被搞大的茶余饭后? 董启章在马来西亚版序文里点出了黎紫书以经营短篇的手法来写长篇小说。该技巧是否新奇我不得而知,但我想黎紫书可能知道自己最拿手的,正是短篇小说——短篇小说最厉害之处在于结尾处的韵味,擅长写作的朋友大概对该技巧也不陌生,通篇小说可以是闷到出汁,但结尾处来个open ending或意想不到的翻转,绝对会是韵味十足,而以此写就的长篇,自然可以牵着(我这个)读者的鼻子,来到了〈恶年〉。 这种跳接时空(或曰蒙太奇?)的手法,在我读完以后,一直在思考其必要。真的有必要如此来写吗?从小写到大难道不会更好?银霞这位主要叙述者不会更清晰可观吗?后来我搜了同好们写的评论,发现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银霞的思路回忆跳接,纷乱跳跃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然而,书中其实有很多主要叙述者,因此与其用文学理论来硬套,我想《流俗地》跳跃的必要,应该理解成是黎紫书的对记忆或在家乡生活时听到的故事之再现——换言之,那是她自己的“半自传史”。 毕竟她在后记里也自曝说:多是怡保老家那些向我提供过“故事”的人。 如地方志般写入小说 由此我们不难得看出,书里人物故事如果不是作者亲身经历,必是家人邻里“口耳相传”被黎紫书记在脑中,如地方志般写入了《流俗地》。然而记忆是最不可靠的,无意识的“溶解后重新再铸”(作家语)可说是在所难免,因此想必故事的主人翁读到相关内容,也只会觉得“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共鸣感十足。 共鸣感十足,也正是该小说提供给马来西亚华人读者的感觉。成长于60至90年代,特别是居住在新村、排屋以及花园屋里的华人社群,谁的成长历程里会没有骑着摩托或小Kancil到处写字的马票嫂?谁会没有听过某家不成才渣男孩子的风花雪月?谁会没有如死党般的友族同胞朋友?谁会没有经历过中学时代某某人肚子被搞大的茶余饭后? 书内的情节基本上可说是上述所提世代孩子们成长的“日常生活共同经历”,夸张点说,几乎每个成长于60至90年代的华人,一开口话当年就是一本《流俗地》。这从同好们所写的读后感或分享便可看出端倪,基本上都称小说内容贴着自己的生活,或也曾经历过相似的事件——这是《流俗地》的动人之处,足以勾起数代人的回忆。 小说行文偶尔插入粤式用语再急切转回华语,读得通读得懂的人,会发现马来西亚华人说话方式就是如此混杂——这是日常对话形式的再现,小说行文用语的突变。《流俗地》与其说是长篇小说,它的呈现更像是连续剧,精彩刻画了成长于60至90年代之间,绝大多数马来西亚华人的生活境况,荡气回肠且故事性十足,每一章即是一集。 小说无关任何宏大叙事又或者课题探讨,这些情节即使完全抽离,对于故事的发展也丝毫没有影响,它存在的意义只是忽然跳出来提示我(读者)故事的时间点,银霞和细辉已经身处2018年,长大了也老了,不要被跳来跳去的情节搞乱。但是细想后,或许黎紫书也写出了多数华人现实生活中面对政治的行为——若有若无,平时漠不关心,只有在大选前后热闹,尔后回归日常。 王德威称这是“正宗写实主义”小说;董启章说黎紫书洗尽铅华。这本书的题材给人的感觉便是,只要你成长于60至90年代之间,你也可以写出《流俗地》——但你的流俗地会否有如此多的关注? 细辉问过银霞长大以后是怎么回事,银霞进入圣姑模式般回答:就是世故了。如果写作与创作也如长大般世故,我们是否还需要如流俗地般动人的日常生活故事呢? 相关文章: 【马华独立国】赖殖康 / 热血王道型小说 【马华读立国】赖殖康 / 以死论生的警世寓言 【马华读立国】赖殖康 / 田野呢喃
7天前
在我心中,有一座古迹,它不像金字塔那般金碧辉煌,也没有中国长城的宏伟壮观。它没有知名度,只是一个普通的地方,在我心中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我在新村三条街长大,至今已经离家30年。每次回去,我都喜欢骑着单车穿梭在每一条街道上,重温童年的回忆,也一步步见证小镇的发展。在我的记忆里,有些面孔和故事情节已经模糊不清,但有一种味道和一阵炽热的肌肤触感曾经让我感觉幸福,在经历了时间长河的冲刷,仍然牢牢占据着我心灵的一个小角落。 三条街转角的那块荒地,四十多年前有一间木屋,里面住着一对卖面包的老夫妇。那称不上是一间面包店,比较像是一间面包烘焙屋,里面总是光线不足的模样。那个时候,我还只是个刚进小学的小不点,脑袋瓜花最多心思的也不过是“明天带什么便当去学校”这类鸡毛蒜皮的小事。有一次,我小手拧着零钱去买面包,刚好赶上了第一轮的面包出炉。一条条长条白吐司面包刚脱模,摆在长木桌上。兜着围裙、身材魁梧的老师傅看到我,便招呼我进去屋里等他先把面包切了,再包装进袋。 我记得当我走进屋里,那股热气和面包的香味扑面而来。我小小的身躯站在火窑旁边,近乎虔诚地望着里头那跳跃舞动的赤红火焰,默默地燃烧着,将里头的面包烘烤出令人愉悦的金黄色。我的每一寸肌肤、我的脸蛋,感受着它散发出来的热能,仿佛在热情地拥抱着我。那面包烘烤的香味分子,直击我的鼻腔。身体受热的触感和被激活的嗅觉细胞,让我心跳加速,幸福感涌上心头,叫我泪眼盈眶。 那次之后,每次妈妈让我去买面包,我都会找机会瞄一眼那充满神秘感的火窑。每次总希望能再看一眼那发红发热的心脏,想像着老师傅和他夫人在火窑边努力工作的身影。这段记忆深深地烙印在我纯真快乐的童年岁月中。 现在的我已是中年,想起来觉得当时的自己天真幼稚,不懂生活艰苦。天天在火窑边忙碌讨生活的日子肯定一点也不轻松。不管什么行业,能把一件事认真地做好,就能借着这件事帮助别人;为别人提供服务,就是对这个社会有贡献的人。所以,一个人的成就并不一定非得完成什么大事。 坚毅的精神的代表 后来的小镇,迎来了先进和现代化的面包店,各种口味的面包琳琅满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长大了,完成了学业,离开了家乡,结婚生子。那木屋里的火窑早已不再热火朝天,三条街没了烘烤面包的香味。那位温和的老师傅和他的太太,也随着岁月的流逝离开了人世。我亦在这一切不可避免的生活变迁中,从懵懂的小孩蜕变成为生活全力以赴的大人。 某一年回来,木屋被推倒了,独剩那座火窑突兀地立在废墟中,它的坚固和散落在四周破烂不堪腐朽的木板形成鲜明对比,显得异常寂静和荒凉。再一次回来,火窑几乎被茂密的杂草所吞噬。我路过时,看了心疼,想为它写一首哀悼的诗,但我没有写诗的才气,无法用动人的词藻和韵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今年过年我回来,荒地被人清理了,火窑旁边种了木瓜树和香蕉树,看起来更显生机。我忍不住踏入空地,用我对古迹的敬畏之心,给那座火窑拍下了几张照片。尽管现在,它已被遗弃,被进步的烤箱取代,但它曾经是这个新村里努力转动的小齿轮。它承载着我童年的温暖回忆,它是老师傅和夫人用心劳作的证据,也是普通老百姓为生活努力的见证。 我曾多次向父亲询问这块地的主人,但他也不清楚。也许,有一天它会抵挡不住社区发展的脚步,被新的地主摧毁而进行更有价值的建设。所以,每一趟返乡,我都会像拜访老朋友般,踩着单车去看看它是否还在。每一次经过,看到它仍默默地伫立在那块土地上,我就有一种安心的感觉。它的存在代表了一种坚毅的精神,鼓励着我要坚持不懈地为自己的人生努力,提醒着我要感恩生活中细微的美好。 能在自己心中守着一座古迹,是一件美好的事。它可以唤起你童年简单而纯粹的感动,让你即使历尽沧桑,也不想放弃成为一个心存温暖的大人。
2星期前
我的原乡,瑶伦新村,久违了,切切于心。 怀着忐忑的心境,在江沙巴士站跨上岁月斑驳的惠通红黄巴士,轰轰地颠簸了一阵,于村口下车,径自飞步赶往父亲在上世纪50年代初撘盖的锌皮板屋。 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沿着学校边缘那条熟悉的狭隘巷子挪动。左旁那片大池塘野草葱郁,往日在池塘里游弋的鸭子的影子已不再。越过校区向左拐,进入那条淹没了我上小学往返的时光的泥径,一路坎坷,沿途两岸蔓草萋萋。一间间板屋几经无情岁月的侵蚀,有的败落得摇摇欲坠,也有的藤蔓高攀,还有的人去楼空,一片凄寂,不禁一股凉意涌上心头。 须臾,穿越那条以沥青铺盖的宽阔马路,直走约莫100公尺,右转不远,赶至承载着我童年韶华的板屋。时光如流水,父亲驾鹤西去后,祖屋由二哥继承。之后,二哥嫂相继往生,他们的儿女都在外地闯荡,幸有长子落户于村缘不远处,他将老屋打理成鸡寮,饲养着蛋鸡。触目伤情,不由泪珠模糊了视线,确实叫人感慨万端。此刻,对面屋的彭家,有位佝偻老龄人依着补缀的门墙,恍惚记得他应是彭家的幺儿金生,年岁与我相仿,他伸颈张望,朝着我投以疑惑的目光。当时我心神迷乱,转移视线,故装心有急事,不愿驻足长留转身而去。但,心存遗憾失却了良机从他口里挖掘些有关村里的境况。 抽身往村子四周转悠。独自穿行于那些陈旧的村巷,彳亍而行,享受着故土的芬芳,寻找那久违的感觉和气息。踽踽前行,依稀认得旧日玩伴的居所,趋前敲门叩问,老友庚欣缓缓地拽着柔弱的身躯,从昏暗的厅堂迎上来,迷惑地愣了半晌,经我表明后他才醒悟了我俩的曾经。我们借茶叙旧,久逢故友,煞是欣慰。令人心酸的是,许多老友已经物是人非,哎,人生苦短阿!在巷里相遇的尽是些既陌生又羞然的脸孔。或许,因为我那抢眼的背包,他们眼眸散发出分外好奇的目光,斜斜地往我身上打量,宛若遇见外星人似的。沿途,我向交叉而过的陌生脸庞挥手致意,他们尴尬地轻轻地摇摇手,抑或回以生涩的微笑。可,这丁点的示意却让我感到故乡人的温情,驱散了内心的落寂。 漫步于宁静的村巷,一群接一群的狗儿把我的孤独感驱散,它们高调的以交响音乐欢迎我。但,那浑杂刺耳的吠声叫我惊悸不安。那些狗队里有的瘦骨嶙峋,也有的脱毛斑斑,还有的带着满腔的敌意。可,当我鼓起勇气直眼对视,它们也得避退三舍,甚致有些胆怯的夹着尾巴而逃避于墙角或屋檐下。 由于好奇心的驱使,转身探访村口处那一带,惊见警擦局与警擦宿舍均已拆除,取而代之是一二十栋双层砖墙瓦顶楼屋,据说那是从甘榜迁居于此村的巫裔同胞的落脚区。紧接警擦局旧址的村议会屋已改设为村民娱乐场所。附近的迷你菜市场与小食摊子仍然人来人往如昔。 叹新村的过往沧桑 折返往村子中心商业区移动,那儿旧日的光环已褪落。唯一的中药店已关门大吉,而大多数的杂货店也休业或是门庭冷落,缘由村子里拥有汽车的人士都往不甚遥远的江沙采购货物。沿街仍然有两三间茶室,仍见三三两两顾客围着桌子一边啜着海南咖啡或奶茶,一边天南地北的高谈阔论,仿佛他们在肩负天下重任似的。 值得一提的是那间合作社(杂货店铺),满烙着我初中的足迹,往昔放学后我都赶往那儿去读报。如今的店员是位初次谋面不惑之年的汉子,淳朴豪爽健谈,自我介绍后,他摇首长叹新村的过往沧桑。他诉说年轻人的流动牵动了许许多多事件的变迁,让当年朝气蓬勃的村子沦为不折不扣的老人村庄;旧时一窝窝蹦蹦跳跳的儿童,如今却已转为步履蹒跚、举步艰难之老人;唯那狂吠的狗狗仍然兴旺犹昔,给村里增添些许生气。而更可悲的是,胶园因乏人经营导致衰草连天,荒芜一片了…… 实则,这一切转化,不是昨日之日不可留的写照吗? 怀揣着沉重的心绪,我转身迈向来时的路径。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峇株巴辖24日讯)柔佛州务大臣拿督翁哈菲兹透露,柔佛670个甘榜将每月进行一次大扫除活动,这项活动过后将扩大至州内的新村及垦殖区,以打造更乾净整洁的柔佛州。 大臣今日在峇株巴辖巴力拉惹的甘榜巴力瓜里达拉,为柔佛州2024年乡村发展与安全委员会(JPKK)南方志工推介仪式暨大扫除活动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如是指出。 他说,柔佛州的议程之一是确保柔佛州保持干净,而甘榜是重要的其中一环,州政府因此已决定,让每个甘榜一个月进行一次大扫除活动,并拨款1200万令吉作为这项用途。 “我为此已寻求柔佛摄政王的准许,让甘榜地区能有南方志工团协助推动,每个甘榜将有25名南方志愿者与甘榜村长配合推动,涉及的总人数将有1万6000多人。” 与此同时,翁哈菲兹也提到,州政府也推介“柔佛前进”(Maju Johor)流动诊所到各个甘榜,为乐龄人士提供医疗援助,这有赖于各机构包括柔佛州卫生局的合作。 另外,他也披露,柔佛州政府将拨出高达2270万令吉,为1368户赤贫家庭提供修缮房屋基金,他将确保明年所有有需要的赤贫家庭已获得这项援助。 “柔佛州政府也为赤贫家庭提供建造新房屋计划,涉及的款项总额为3200万令吉,建屋总数为328间。” 出席者还包括柔佛州卫生及环境事务委员会主席林添顺、柔佛州宗教事务委员会主席莫哈末法立及实玛廊州议员拿督三苏巴里等。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焦点地区:避兰东新村 (新山18日讯)“道路狭窄,交通流量大!” 避兰东新村居民申诉,由于许多公路使用者为了避开马西旧路主要道路的一处交通灯,而取道菩堤花路(Jalan Bunga Siantan)作为捷径,因此造成该道路繁忙。居民代表呼吁当局设置路墩,进行修整并扩宽道路,以提升公路安全。 由于上述道路狭窄,交通繁忙,因此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此前,甚至发生过一起垃圾车撞向路旁沟渠的事故,垃圾车也掉入沟渠内,导致沟渠崩塌,幸好未造成严重后果。 这起事故发生在2022年7月,沟渠崩塌后造成排水不通,成为蚊子滋生的温床。每逢大雨,大水就会流向附近的住宅,造成居民的困扰。经过超过一年的等待,地方政府发展部拨出一笔款项修复沟渠,工程于去年11月底竣工。 受影响的居民张女士在受访时,对于修复工程感到满意。她披露,事故发生时轰然巨响,吓了家人一跳。垃圾车撞毁沟渠后,每逢大雨沟渠水便溢满,流到住家的院子,导致无法晒衣服。 避兰东新村金英坛秘书黄耶九在接受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访问时表示,该坛就坐落在这条道路,加上附近有两所小学。每逢上下学时段,交通流量大增,菩堤花路成为村内的第二主要公路。 “每逢放学时段,许多车辆从马西旧路主要道路交通灯进出,造成交通阻塞情况。车龙可以延申到附近清真寺;要是遇到星期五,交通阻塞情况会更加严重。” 他说,为了预防交通意外,居民希望该路段设置至少3个路墩,同时加宽道路,以加强道路的安全。 该坛已代表附近的居民,致函向新山市政廰提出设置路墩的要求,并获得新山市政廰市议员陈珊珊的协助转交给当局。 陈珊珊受询时表示,金英坛于去年底致函给市政廰要求在菩堤花路设置路墩,目前在等待官员进行鉴定。 “路墩的设置需要符合一定条件。至于道路加宽的问题,我们需要对路段进行测量,然后评估是否合适。如果评估结果显示合适,我们可以申请拨款进行道路加宽工程。” 另一方面,由新山避兰东新村村委会所管理的雨盖篮球场需要进行提升工程,因为篮球场设施出现了漏水问题,同时需要扩建雨棚。 新山县新村发展官卢立基受询时披露,村委会已向地方政府发展部申请提升该篮球场,估计需要款项超过11万令吉。 “我们打算为篮球场扩建10尺长的雨棚,这是因为每逢大雨,篮球场都会积水。这个情况导致球员们无法打球,而地面十分滑,经常会有人滑倒。” 他表示,舞台前方在大雨时会出现大量漏水问题。 另外,卢立基披露,地方政府发展部于2023年一共拨款18万1000令吉进行3项工程,提升避兰东新村基础设施包括翻新沟渠和重铺道路。 他说,上述工程包括翻新3条道路包括玫瑰花-兰花-菩堤花(Jalan Bunga Mawar-Anggerik-Siantan)沟渠,以及重铺太阳花路(Jalan Bunga Matahari)和茉莉花路(Jalan Malati)。 他表示,太阳花路重铺100公尺,而建集华小后方的茉莉花路也进行重铺,长度为230公尺。 卢立基也披露,新山县有14个华人新村,而在去年淡杯新村已申请到地方政府发展部的拨款,安装了8盏LED太阳能灯。 他表示,当局部鼓励各地的新村留意最新消息,以申请拨款来安装LED太阳能灯,以弥补国能公司服务覆盖不到的地区,并加强照明设施。 “LED太阳能灯具有耐用性,可使用长达5年,并且亮度可调节,清洗工作也相对简单。若在新村的一些区域加强照明设施,如村民晨运路段,将有助于增强居民的安全保障,进而加强治安。” 柔佛再也区州议员廖彩彤特别助理李汶颖受询时表示,在避兰东一家孤儿院前方的太阳花路,也就是新村入口处的路墩早前修修补补多次,但过不了多久就毁坏,主要原因是没有经过妥善的维修。 “路墩旁边的坑坑洞洞也对路过的公众,尤其是摩托车骑士造成安全威胁,一些居民申诉到州议员办公室来投诉,申诉该路段是载送学生的必经之路,需要解决这个隐患。” 她说,在新山县新村发展官的卢立基协助下,动用地方政府发展部为该路进行重铺柏油工作。 此外,黄耶九感谢柔佛再也州议员廖彩彤的争取下,拨款2万令吉给金英坛进行维修设施工程,有关工程在2022年年底竣工。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