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银蜂

  在务边拉湾古打新村隐藏着一个小小天地,在那里,鸡群悠闲漫步,身披白羽衣的火鸡时不时扯着嗓子“咯咯”几声,再走近棚内一探,就能看见几个树桐伫立在此,几只飞行生物萦绕在树桐外忙进忙出,它就是今天的主角──银蜂。   自己养鸡养蜂吃得比较安心   从事建筑行业的曾祥兴表示,自己因为喜欢亲近大自然,所以在8年前开辟了两块土地建设一个小农园,并饲养鸡只、锦鲤和银蜂等,也邀请亲朋好友来这里同乐,一时品茶一时摘蜜,倒是悠然自得,别有乐趣。   “我自己养鸡和蜜蜂,能保证吃进肚子都是100%天然的,也比较安心。”   他指出,银蜂以树桐为巢,会在里面产卵和贮存蜂蜜。他的树桐都是从宜力的大山芭买回来,价钱根据树桐大小和蜜蜂数量而定,一个树桐的价钱介于几百令吉至上千令吉。由于银蜂是白天行动的昆虫,夜晚大多蜜蜂都已经归巢,因此夜晚是运送树桐的最佳时机。   曾祥兴饲养银蜂已有7年,以前农园里多达50个树桐,但银蜂之间会打架导致死亡或是离开另寻巢穴,而他也无暇顾及太多蜂巢,所以现在仅剩10余个树桐,也只保留了两种银蜂,即猪嘴蜂和蚊子蜂。   银蜂没有毒蛰危险性较低   他表示,银蜂与普通蜜蜂最大的分别就是没有毒蛰,危险性较低,而猪嘴蜂和蚊子蜂同是银蜂,但体型和个性都有所不同。猪嘴蜂形似苍蝇,个性相对温和,喜欢吸食高处如大树上的花蜜;蚊子蜂就名如其形,像蚊子一样体型较小,个性也比较胆小,当掀起盖住蜂巢的塑胶膜,蚊子蜂就会飞出来粘住人的头发,喜欢吸食低处小花的花蜜。   “我以前有养过金刚蜂,也是银蜂的一种,它个性比较烈,能咬断头发,咬人也蛮痛的,很像蚂蚁界的黄玛玛。”   他说,银蜂通常有3至4个月的寿命,蜂后一直产卵就不断有新银蜂轮替上阵。在蜂蜜产量方面,其农园一个月可产出10余支蜂蜜(每支约250毫升),而他通常会自己收藏或是卖给熟人,没有对外售卖。   “银蜂喜爱吸食大自然的花花草草,不会像有针蜂会去吃白糖,所以它的蜂蜜不会‘死’甜,带一点酸味,营养也比较高。”   3至4个月一次性收集蜂蜜   曾祥兴通常会在3至4个月一次性收集所有蜂蜜,他也透露银蜂一两天就能将给蜂巢填上大部分的蜂蜜,但这时候采集的蜂蜜味道会很淡,所以每隔两个月取一次会较好。   “吸食不同的花产出的蜂蜜味道也不同,而蜂种也是影响味道的因素,所以每一窝的蜂蜜味道都不一样。”   他说,除了蜂蜜,银蜂也会携带花粉回巢,这些花粉在蜂巢内经过储藏和发酵后形成蜂花粉。不同颜色的蜂花粉味道也略有不同,普遍都有浓烈的酵素味,再细尝就能感受到酒味,非常特别。   蜂花粉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其它活性物质,既是上好的天然营养品,也是一种滋补品。   银蜂出行都有固定路线   曾祥兴指出,银蜂出行都会有固定的路线,它们会采集树脂在树桐外做一个固定方向的通道以作为出入口,一旦树桐被移位导致通道不同原本方向,银蜂就回不了家并可能面临死亡,因此不能移动树桐。   “如果用身体挡住通道的出口,银蜂就会聚集在身后,待你移开后它们就能重新根据路线回到巢穴。”   他说,树桐必须放置在阴凉的地方,若经过太阳暴晒或是雨淋就会一定程度地破坏银蜂的居住环境,造成银蜂数量变少。   为了方便采集蜂蜜,曾祥兴会在树桐上放一个木盒子作为蜂巢,银蜂就会在里面筑起无数个蜜包,用以储存蜂蜜和蜂花粉,蜂卵则存在蜂巢,并采集树脂作为蜂胶封住蜂巢,以免被敌人发现或入侵。   他表示,这些蜂胶具有一定的黏性,能够防止喜爱甜食的蚂蚁爬进蜂巢,当蜂胶被破坏或被戳破,银蜂就会把坏蜂胶丢弃在外,再出去采集新的树脂填补,由此可见银蜂是爱干净的昆虫。   饲养银蜂历程不容易   说起饲养银蜂的历程,曾祥兴直呼不容易。首先,必须把树桐放在靠近森林的地方,以方便银蜂采集更多花蜜,若银蜂住所离大自然太远,就会增加银蜂出外飞行的距离和风险,且银蜂是不会“空手而归”的昆虫,因此长时间在外且无法寻获所需物就会增加它们的死亡率。   不但要慎选地点,他也提醒要注意银蜂的天敌,比如猴子会来破坏巢穴盗取蜂蜜、蟾蜍以银蜂为食、白蚁蚕食放置蜂巢的木盒子、有针蜂会抢夺蜂蜜并打架等,因此养银蜂前要做足功课,勿以三分钟热度的心态饲养银蜂。                                    
5月前
5月前
1年前
约5年前,他的其中一名孩子不幸患上癌症,他听说蜂蜜营养价值高,有助于病情,可是又担心市面上的蜂蜜不纯,于是决定自行养蜂,以获取纯天然蜂蜜让孩子服用。 虽然当初的决定是为了孩子,但5年后的今天,却让他却摇身成为养蜂人,而且积极通过教育,推动让更多人认识银峰。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本期的《今日面谱》就要带读者认识这位养蜂人苏有福,听他聊聊养蜂的心路历程。 5年养银蜂经验历经挑战 所谓万事起头难,来自巴莪老港路的苏有福(40岁)虽然已有5年养银蜂的经验,但在最初时同样经历各种挑战。 他在开始时通过土著寻找银蜂巢,也曾向他人购买,却遇到被骗的情况,同时因为对银蜂习性的不了解,面对蜂群出走、打架死亡及产量不高等问题。 他唯有通过不断地观察及上网搜查资料来克服难题,但或许经验不足,导致产量不甚理想,因此,在孩子离开后,万念俱灰的他决定出售银蜂巢。 “当时我已为部分银蜂巢找到买主了。有一次在我准备把蜂巢送给卖家时,打开盖子一看,惊觉里头满是蜂蜜,由于我已经答应买主,所以还是把那个蜂巢送出去。” 不过,他把剩余的蜂巢留下及与太太魏佩玲商讨后,决定投身养银蜂行业,并展开系列计划。 产量提升面对造假质疑 尽管蜂蜜产量提升,苏有福却面对“假蜂蜜 ”的质疑,由于缺乏销路,他只好与家人服用及送给朋友品尝,不过却从未放弃推广银蜂蜜。 苏有福的努力渐渐让他迎来曙光,在父母与家人的支持下,他把屋旁的油棕园改为银蜂园,增加银蜂巢及种上大量花朵,确保银蜂有足够的花粉采摘。 另外,苏有福也获得农业局官员的协助取得证书,并开始推出自己的品牌,同时计划把银蜂业多元化,包括朝教育领域发展及开放银蜂园让人参观。 校园内养银蜂教育学生 目前,苏有福积极与多所学校配合,通过在校园内饲养银蜂来让学生对银蜂有更深入认识,减少人们对银蜂的误解。 他说,马来人普遍上对银蜂有所认识,华裔却不熟悉,有些甚至不知道银蜂,误以为银蜂与其他蜜蜂一样会螫人。 他披露,银峰与其他蜜蜂有许多不同之处,除了体型比一般蜜蜂要小,外形犹如苍蝇,最重要的是银蜂没有尾针,不会像其他蜜蜂一样会螫人,所以也被称为“无针蜂”。 “不过,一些银蜂会咬人,虽然感觉就如被蚂蚁咬,却不会红肿或发痒。” 他表示,其住家四周有逾百银蜂巢,每天早晨银峰就会成群外出采蜜,非常壮观,也可以听到银蜂飞舞的声音。 “附近邻居对银蜂了解,家人孩子们也知道银蜂不会伤人,所以都习以为常,不会感到害怕。” 银蜂蜜达数百种品种 味道与蜂蜜不同 银蜂的品种达数百种,在我国就有其中33种,而苏有福饲养五六种,包括一大玛(Itama)、白翅膀、哆啦西卡及白花等,其中又以Itama为主。 他表示,银蜂蜜与其他蜂蜜味道不同,银蜂蜜因为自然发酵,所以味道偏酸,不过,营养成分却比其他蜂蜜高,还能提高免疫力。 他表示,野外银蜂会在树桐里筑巢,为了方便采收蜂蜜,养蜂人会在蜂桐上方放置小木箱,让银蜂就会在里头储存蜂蜜、花粉及孵化幼蜂。 “因此,银蜂巢与其他一般的蜂窝在外观上差别很大。银蜂还会用树脂及蜂蜡制作类似‘猪嘴’的出入口,猪嘴的外形也因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 需有足够花供采摘 他补充,蜂桐会引来蚂蚁、壁虎及青蛙等小动物或昆虫,对银蜂及蜂巢到来威胁,所以需要特别留意,同时也不要随意移动蜂桐,以免银蜂找不到。 “养银蜂还必须确保附近有足够的花让银蜂采摘,不然可能就会发生银蜂打架事件。” 发特别味道响警讯 苏有福披露,采集蜂蜜或花粉相当简单,只要掀起小木箱的盖子,把蜜包一个个弄开及抽取蜂蜜或花粉即可,盖上盖子后,银蜂就会重新在里头储存蜂蜜及花粉。 谈及第一次采集蜂蜜的过程,他指太太在打开箱子盖后,就嗅到一阵特别的味道,接着蜂群就朝太太飞去,吓得她骑上摩托车逃走。 经过数次经验后,他们才知道该味道是银蜂发出的警讯,犹如遇到入侵者需要群起出击,不过,由于银蜂不会蜇人,所以也就无需害怕。 “收集银蜂蜜时,最好在下午蜜蜂都外出时进行,能够减低干扰,如果有传来特别的味道,只要放着让味道消散后,就能继续收集。” 他补充,银蜂蜜的产量与天气有关,雨季时银蜂少外出采花蜜,就会导致产量下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