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发布会一定就是稳稳妥妥的,主办单位特地把它安排在一个安静的室内,让受访者清晰地说出他要表达的事情吗?非也非也。
有时候,受访者的行程太赶了,以至于媒体记者不得不在对方离开前,冲上前拦住对方并提问;有时候,新闻发布会就安排在台上或公开的地方,而这样的场合可想而知,四周都是杂音,可听度是极低的。
ADVERTISEMENT
最近在一个场合,虽然眼前所见的受访者距离是那么的靠近,可是四周环境太嘈杂了,大家根本没有听进一个字,最终只能依靠录音来理解受访者的说话。不过,后来才发现,那个录音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所有的杂音都参杂在里头,让人听不清楚,就这样,大家来来回回找来了其他媒体记者的录音,到了第三个录音才理出一个所以然来。
这样临时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也很考验手臂的能耐。通常大家都会尽量把手伸到前面,让手握的录音器可以清楚的录下受访者的说话。只是,当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但受访者还是没有结束话题时,伸上前的手臂就会酸到不行,感觉快要断掉了。我们只能左手换右手交替着,又或用念力来拜托这一切赶快结束。
曾有一次,因为不晓得关键人物会在哪个场合发表谈话,所以当对方结束主持仪式后,大批媒体记者便跟随在后,但现场实在太多人,民众又挤成一团,期间还听见有人尖叫,很自然就把它联想到梨泰院人踩人事件去了。当然,最后安然无恙。
这就是媒体记者的日常,被要求快狠准的工作环境主导;媒体的工作也不简单,尤其是在目前领域生态转型的时代。
这应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上一回血压飙升和晕眩时,我的医生会不自主的高喊3次OMG (我的天啊!), 还很有耐心的教我深呼吸,因为她知道我们平日都忘记了该如何好好的呼吸。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