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顺光:报道
(太平17日讯)今年3月间在太平湖雨树孵化的一对东方斑犀鸟雏鸟,经过雌雄鸟1个余月的呵护哺育后,已茁壮成长,并在数天前破巢而出,投入了自然界开始新的生活。
ADVERTISEMENT
今年初一对东方斑犀鸟在太平湖雨树步行道的一棵雨树上筑巢产卵,并孵化出一对雏鸟。
犀鸟产卵育幼的过程,吸引了许多本地和外地的摄影爱好者前来追拍,几乎每天都有拍摄者在雨树守候拍摄,直至雏鸟成长后飞走为止。

东方斑犀鸟近年来常在太平湖出现,并在雨树的树洞中筑巢繁殖下一代,由于此次筑巢处位于雨树步行道,极容易发现,因此也成了爱好摄影者追拍的对象。
这对犀鸟于今年1月间开始在雨树中筑巢,在筑巢时,犀鸟会将树洞以泥土及粪便等密封,只剩下一个小洞,而雌鸟在洞中专心下蛋、孵蛋及育幼,当雏鸟长大后,犀鸟便会喙开洞口,让成长的犀鸟外出。
经常在太平湖追拍犀鸟筑巢至雏鸟成长的退休老师受访时说,犀鸟在筑巢至雏鸟成长,大约耗时2个多月,而雏鸟的孵化期为1个余月。

他表示,拍摄鸟类生活过程非常有趣,从犀鸟筑巢、雏鸟出生及雄鸟喂食等,对拍摄者都是珍贵的镜头。
“这对雏鸟在雌雄鸟的关怀呵护下逐渐成长,雄鸟都是通过小洞将食物交给在洞的雌鸟,让雌鸟给雏鸟喂食,并在雏鸟长大后,雄鸟便会喙开泥洞封口,然后一起飞走。”
他说,由于犀鸟在喙开封口,与小犀鸟一起飞走只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要捕捉这一瞬间的镜头非常不容易。

除了犀鸟,太平湖公园近来也出现一对属于猫头鹰类,体型硕大的斑点林鸮。
斑点林鸮分布在婆罗州周围地区,在我国不多见,属于濒危的鸟类,一般上在森林中出没,偶而会出现在林木茂盛之处或水边。
这对猫头鹰的眼部有深色的黄环,头部很圆,上身呈灰褐色,下身为浅色且有斑纹,胸部有白色横斑,非常美丽。

另一种在太平湖公园出现的鸟类是燕鸻,这种体积与燕子不相上下的小鸟,晨昏时经常在湖面上空捕捉昆虫进食。
燕鸻身体呈褐色,腰白色、叉尾,翅长而尖,其飞行时迅速,繁殖期时成群结队,鸣声尖锐,主要的食物是昆虫,包括蝗虫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