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医疗保险,就是买个保障,在需要用上它的时候,不用烦恼一时半刻要往何处去筹医药费,即使可能医药费超出医药卡可索偿的数目,也算是减去了一部分的负担。
大概从前年开始,我的保险经纪就告诉我医药卡保费要调整了,至今已经调过两次,从原本的150令吉到目前的220令吉,涨幅对我而言,还在可负担范围。
ADVERTISEMENT
通货膨胀,百物喊涨,保费也不例外。对于个体户,数十令吉的涨幅尚可负担,但对于需要支付一家人保费的人,或负担个人和父母的保费,或退休无收入的长者而言,增加的保费可能就会带来较重的负担,甚至无力承担。
不少人无法继续缴保而断保,失去保障,这对于公共医疗系统是个息息相关的连锁影响。当没有医药卡,人们就转而到政府医院求医,当这类群体增加,意味着公共医疗系统的负担会加重许多,久而久之,可能就会撑不住。
有资深保险经纪解释,羊毛出自羊身上,当私人医院的收费涨价,保险公司只能调涨保费;该经纪也说,私人医院的医生咨询费并不贵,贵在药物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费用。
还有一个说法是:医学界采用崭新的医疗方法、仪器及设备,在医疗科技做出大量投资,也是导致医疗保险涨价的原因。
医疗保费调涨是无可避免的事,但我们该探讨的是,其涨幅是否过大。
对我个人而言,如果能力还能负担,会在其他开支上缩减调整,也不断保。为此,我和保险经纪沟通,协商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保费金额,以确保自身保障与经济负担之间的平衡。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