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華校】嚴厲校風聲名遠播 ·中正華小 曼絨名校




ADVERTISEMENT
說起實兆遠中正華小,在曼絨縣可說是無人不曉,原因不是它最早創辦,而是它的校風聲名遠播,是該區名符其實的名校!
位於實兆遠市區往甘文閣的拉惹奧瑪路(Jalan Raja Omar)旁的實兆遠中正華小,面積不大,還不到3英畝,但在最頂峰時期的80年代,學生人數突破1200人,到了今天,學生有820人,還是曼絨縣24所華小中學生人數最多的華小。
秉承“禮義廉恥”辦校
1912年創辦“中正學堂”開始,中正華小是縣內最早創辦的華文小學,它一路走來,經歷數代人的董家協成員及教職員都秉承“禮義廉恥”的校訓辦校,嚴捉紀律與品德的校風,為該校樹立了“名校”的金字招牌,一直到今天,它依然是眾多家長心目中的最佳選擇。
翁方鈞:嚴捉紀律搞好校風
學術成績自然好
1991年至1994年被派到來掌校的該校校友翁方鈞校長受訪時回憶說,無論是他就讀中正或他掌校期間,中正的校風不變,就是嚴捉紀律,在把校風搞好後,學生的學術成績自然就得到了保證。
“中正在1984年時,學生人數已突破到1200人,當時除了實兆遠地區的家長把孩子送來就讀,遠至二條路新村及三條路新村(格尼市)的家長,也都爭著要把孩子送來就讀。”
英文馬來文成績領先全縣
詢及甚麼原因這麼多家長要把孩子送到中正就讀,他說,校風及成績是兩大因素,當中包括中正老師以嚴厲聞名,對學生的紀律與品行絕不妥協,還有就是當年中正華小學生的英文與馬來文成績一直是全縣華小的佼佼者。
“當年位於鄉區的華小學生,英文和國文科成績一般不好,唯獨中正的成績較好,當中的原因與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因中正在地理上屬於城鎮的華小,許多學生家長都是有受過教育,因此這些學生的國語與英語成績會比鄉區的學生好。”
今年82歲的翁方鈞說,他還記得當年是家長吩咐校長及老師幫忙管教及處罰孩子,這等於家長對教師有絕對的信任與授權,但如今的情況不同,聽說只要老師比較嚴厲的處罰學生,隨時或會惹上麻煩,被一些家長興師問罪呢!

楊觀發:先創設中正學堂
陳榮偶捐地建“公立中正學校”
2011年開始出任中正董事長的楊觀發說,中正華小的雛形是1912年開始,當時是由本地著名商人陳榮偶,先創設了“中正學堂”,接著由一群以王叔金等人為首的華社領袖及商人借用當年的成美酒店二樓辦起了“華僑公立學校”,直到1928年,因學生人數增至90多人,又蒙陳榮偶捐出“中正學堂”校地(中正華小現址),才正式興建了一座板牆瓦頂校舍,並再次的把校名改成“公立中正學校”。
也是該校校友的楊觀發說,該校一路走來,曾多次因學生人數激增而增建及改建校舍,學校的輝煌時期應是從70年代開始,在1976年時,學生人數已增至900多人,接著到了1984年,學生更是突破1200人。
1989年遷校計劃因機場取消
他說,該校的面積窄小,還不到3英畝,1984年時董事部曾購置一塊6英畝的土地,計劃進行遷校,結果卻在1989年,因政府有意在6英畝地段的附近地區興建飛機場,以致當年的董事部擔心若真的是建了飛機場,飛機起降的吵鬧聲會影響學生上課,因而取消了遷校計劃。
楊觀發說,該校今年有820名學生,校內面積雖小,但軟硬體設施完善,硬體方面有兩棟3層樓建築的課室、一座包括了食堂及課室在內的雙層建築、一座多元化活動中心、教師辦公室、行政人員辦公室、圖書館、音樂室、電腦室、兵乓室及有蓋籃球場等。

所有課室已數碼化
“校內所有課室已是數碼課室,讓學生使用先進的器材學習,而目前唯一缺乏的就是草場,以致學生在上體育課或課外活動時需使用多元化活動中心及籃球場,在舉辦運動會時需向其他學校借用草場了。”
他說,為了應付未來的需要,以及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環境,校方在接下來計劃把目前位於三樓的圖書館、資料室,搬移至底樓,同時增建一座小禮堂,因此還需展開增建或擴建計劃。
陳偉忠:家長輪流當義務老師
愛心計劃 培養閱讀
也是該校校友的家協主席陳偉忠說,自他上任家協主席後在學校推展“愛心閱讀計劃”,由自願充當義務老師的家長輪流每天中午12時至1時到校來為二年級學生上課。
“愛心閱讀計劃的上課內容非常有趣,如講故事及分享等,目的是鼓勵學生從小培養閱讀興趣,讓孩子們愛上閱讀。”
籲家長改變“追A”思維
提到國家教育的改革,他表示認同,並呼籲家長們也要改變思維,不要對孩子有過度的要求,如只傾向“追A”及分數等,給孩子施加了學習的壓力。

倪鳳鳳:平衡學生身心靈
推動人文教育 塑造品德
校長倪鳳鳳說,教育不能只是單一的追求成績,因此她的心願是在校內推動“人文教育”,包括通過教育塑造孩子的品德與性格。
她說,計劃把圖書館從三樓搬到底樓,並把圖書館改造成“人文中心”,除了方便學生閱讀溫習功課,也鼓勵學生學習音樂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身心靈的平衡,避免被“追分數”及“追A”壓得透不過氣來。
她說,教師團隊依然會秉承“禮義廉恥”的校訓辦校,嚴捉紀律與品德,同時追求學術及課外活動的表現,力求學生得到身心靈的發展。
林若華:證明辦校有方
董家協成員多為校友
校友會主席林若華說,目前校友會有200多名會員,其中一半是50歲以下的校友,而在董事部及家協組織內的領導,大多數也都是校友,這證明中正教出來的學生深懂飲水思源的道理,並用行動回饋母校。
“母校面積太小以致阻礙了發展,若位於母校旁地段的地主可為了教育大業出售地段給中正作辦校用途,將更有利於中正華小的未來發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