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专栏

|

锡日好风光

发布: 5:58pm 11/11/2019

【錫日好風光】(上篇)經營礦場也活躍政治社團‧大礦家劉伯群人稱老大

作者: 邓翠玲,摄影:郑霹麟

0089LMH201911101857166375061.jpg
劉伯群曾是多個華團和商會的“老大”,其超凡出眾的領導能力無人能及。

ADVERTISEMENT

已故拿督劉伯群是二戰前後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從一個寂寂無名的礦工,打拼到在華團及政壇皆佔有一席地位,不僅是善於經營錫礦場的礦家鉅子,也活躍於政治和積極參與社團活動,切切實實是一位受人敬仰的“龍頭”。

我國眾多礦家當中,劉伯群在馬來亞的發展史當中,可謂其中一名影響力最大的領袖,無論是馬華公會或是霹靂州的各大華團,他都能發展到有聲有色,是海內外公認的重量級人物。

劉伯群在世時,由於把華團的事務打理得有條不紊,加上在礦務、華教權益、興學、救濟及慈善等都做出了偉大的貢獻,當代人都會稱之為“大哥”或“老大”,足以證明他的名氣不凡。

擅長經營人脈乃劉伯群的優點,無論是華團有影響的人物、大礦家甚至到馬來貴族,他都無不認識,人脈廣闊。他除了懂得運用先天優勢如籍貫和血緣來拓展商業網絡之外,其豪爽仗義的領導風格,讓他成為馬來西亞,尤其是霹靂州華社具代表性的領袖。

談出政壇 漸被遺忘

惟令人惋惜的是,自劉伯群在建國後淡出政壇,其一生事蹟和貢獻漸被華社遺忘,至今仍無法找到記載其歷史的完整傳記或資料,只能通過口述或學術專家的考研來進行資料蒐集。

本期《錫日好風光》找來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陳中和,敘述與緬懷劉伯群的傳奇一生。

0089LMH201911101857176375063.jpg
陳中和敘述劉伯群的生平事蹟。

看準錫礦業好時機

從礦工走向叱吒商界   

劉伯群於1895年6月25日在廣東省增城縣派潭鎮新高埔杭樹下村(較後已易名為新高埔村)出世,並於1971年4月16日在怡保中央醫院病逝。

伯群的祖父為劉奕禎,父親劉正蘭在廣州經營禎記海味行,由於生於小康之家,伯群小時候曾跟隨廣東一位著名的老前輩劉慶宗學習國學,惟僅為時數年;之後,他12歲開始以挑賣石灰為生,14歲則助父親打理生意。

1913年,當年17歲的伯群與郭氏成婚,並在兩年後攜妻隨堂叔劉顯庭南來怡保謀生。劉顯庭在甲板有經營一座小礦場,於是伯群就從一名推雞公車運輸礦石的基層礦工左起,雖然做的是苦工,但勤奮好學的他在短時間內就升為監工。

1917年,伯群使用他的積蓄返鄉探望父母,之後回到吉隆坡幫另一名叔父劉其萬管理面積達200英畝的樹膠園,眼見付出換來成果,伯群決定自己做生意,並於1919年去到增龍人聚集居多的近打穀錫礦區,投資蘇明錫礦公司擔任股東經理,該礦場佔地90英畝,擁有400名礦工。

自此,處事圓滑的伯群與當地幫會洪門建立友好關係,1921年,26歲的他就以小礦主的身分加入霹靂中華商會成為普通會員,結交了馮相、胡重益及張珠等礦家,之後他再加入中國國民黨,與已故大礦家梁燊南結為知己。

適逢馬來亞錫礦業興旺,錫價逐年上升,劉伯群於1927年在錫苗蘊藏量豐富的甲板創立東粵(Tong Yat)錫礦公司,礦場佔地約150英畝,上下計有500名員工,一年的錫苗產量高達6000英噸。

翌年,伯群繼續在萬里望增設佔地90英畝的東和隆公司;直至1935年,他又在珠寶開設佔地80英畝的東興隆錫礦公司,這兩家公司的員工計有兩百多人,錫的年產量約6000英噸,其盈利近百萬。

伯群於同年發跡後,創辦了劉伯群礦務公司,相繼在拿乞、珠寶、九洞、雙溪古月等地區,開採逾4000畝的礦地,經營的礦場則超過20個,頓時聲名鵲起。

0089LMH201911101857156375058.jpg
劉伯群與霹靂客屬公會眾理事在1951年會所落成時的合照。前排左起賴甲貴、張遜凡、林師萬、劉伯群;右起塗志偉、鍾森、胡曰皆、丘喬、胡文虎。(圖片取自《馬來西亞客屬公會簡史》)

任5大華團“話事人”

號召建設增龍會館大廈

當年,劉伯群除了是叱吒商界的風雲人物,也是縱橫華團多年的首要領導,特別是戰後霹州內的規模最大的5個華團,即霹靂中華總商會、霹靂中華大會堂、霹靂華人礦務公會、霹靂廣東會館及霹靂客屬公會的“話事人”都是他。

當然,由他領導的華團何止那麼少,州內其他大大小小的組織包括霹靂精武總會(現稱怡保中國精武體育會)、華人接生院(現稱霹靂人民醫院)、壩羅古廟,以及各地緣性和血緣性的社團,皆由劉伯群所領導。

二戰後至60年代,在怡保崛起的傑出華人領導其實為數不少,不過似乎只有劉伯群成為了商界與華團的“龍頭”,一統整個華社,更是繼梁燊南後,另一名華人礦家中的佼佼者。

與已故甲必丹鄭景貴一樣,劉伯群也是廣東省增龍人,他發跡後不僅為增龍的鄉親效力;1929年,他也領導增龍的同鄉集資在金寶務邊路門牌100號,興建一座兩層樓高的金寶增龍會館,同時落實制度化殯葬管理,讓增龍人的身後事得以妥善處理。

到了1939年,他在怡保發起霹靂增龍會館,並擔任會長之職至逝世為止;1946年10月10日,他為端洛增龍會館主持開幕典禮時,也號召怡保眾理事建設一座霹靂增龍會館大廈,1949年位於國民街的大廈落成後是怡保極少數雄偉壯觀的建築物。

0089LMH201911101857166375059.jpg
霹中總大廈於1970年6月6日舉行落成典禮時,是由劉伯群主持剪彩儀式,如今這碑文仍能在該大廈的入口處看到。

跨省籍支持創立霹華堂

客籍人卻領導廣東會館

此外,為了團結華社,劉伯群曾號召各鄉團組織跨越省籍的界限,並於1927年大力支持也是嘉應會館總理的梁燊南創立霹靂中華大會堂。

身為一名客家人,伯群在梁燊南去世後,也助其實現籌組霹靂客屬公會(後改名為霹靂客家公會)的遺願,他於1941年2月號召其中兩名客籍礦家胡重益和潘敬亭組織霹靂客屬公會,繼而被推舉為首任會長,惟籌備會所的事務因爆發太平洋戰爭被迫暫停。

直至1949年9月,伯群聯合新加坡客籍領袖胡文虎及霹州一眾客籍礦家包括胡曰皆、丘喬、鍾森和林師萬等人,集資9萬2000元向富商曾松壽購置原為中華民國駐怡保的領事館,並將之擴建和裝修為霹靂客屬公會的會所。

創辦於1868年的壩羅廣東義冢是怡保最早為廣東人提供殯葬業務的福利性社團,1930年,該理事會轉贈江沙路一片土地予霹華堂興建會所,並於1935年動工,1939年竣工,劉伯群乃首要捐助人之一。

1938年,他號召廣東義冢眾理事召開怡保廣東鄉親大會及籌辦廣東會館,他也因此而被推選為創會理事長,直至1939年1月3日,霹靂廣東會館終於獲得批准成立,至於由他建議籌建耗資20萬元的4層樓高廣東會館大廈則於1959年10月10日落成,是當年怡保市區最高的會館大廈。

雖然劉氏為客籍人士,但基於長期在怡保與廣府社群有往來,久而久之他也能說得一口流利的廣東話,就連與家人溝通也是選擇說廣東話。

創下12次任理事長紀錄

這名客家人可不是蓋的,除了曾於1950年至1951年暫任霹靂廣東會館理事長的廣府礦家張珠,劉伯群自1939年開始,就一直擔任該會理事長至逝世為止,且一做就做了32年之久,創下12次被選為理事長的紀錄,在大型華團方面實屬罕見。

且一名客籍人士能在廣府人為主的地方,領導廣東會館這麼多年,亦稱得上是極為稀有的情況了,由此可見劉伯群的領導能力名不虛傳,不管是客家人或廣府人,都願意給予他大力的支持。

在血緣性社團方面,劉伯群也於1965年召集怡保華商張國林、劉維翰及張遜凡,共同組織劉、關、張、趙四姓古城會;翌年成功註冊後,伯群擔任創會會長領導該會的會務發展,並於1967年成為永久名譽會長。

0089LMH201911101857186375067.JPG
位於江沙路的霹華堂如今雖是怡保育才華中的校舍,但建築物上仍保留了“霹靂中華大會堂”的名字,當年興建會所時,劉伯群是其中一名主要捐款人。

0089LMH201911101857186375066.jpg
劉伯群是一名非常具有影響力的華商,當年把霹中總打理得有聲有色。

0089LMH201911101857176375064.jpg
霹靂增龍會館由劉伯群發起,當年落成時是怡保少有的宏偉大廈,他也從1939年擔任會長至1971年逝世。

0089LMH201911101857176375062.JPG
雖然是客籍人士,但劉伯群卻能口操流利的廣東話,領導怡保的廣府社群。

0089LMH201911101857166375060.jpg
為了紀念劉伯群的貢獻,霹中總的禮堂命名為“伯群堂”。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