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道:鄧翠玲
攝影:劉劍英、鄭霹麟
ADVERTISEMENT
名震霹靂州華團與商界的拿督劉伯群從草根開始白手起家,由於深知在艱苦環境中成長的悲慘,因此他在有所成就後就積極於支持州內和家鄉的慈善福利事業,包括教育及醫療等,是一名公認的大慈善家。
根據拉曼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陳中和提供的資料,劉伯群在興辦教育方面不遺餘力,單單怡保市一帶的學校,無論是華校或英校的捐款芳名碑,至今仍能看見他的大名。
由於早期的捐款方式一般都是透過華社領袖及礦務主席出來號召,因此身為華團龍頭的劉伯群都會帶頭號召,加上他有很好的人脈關係,每次的慈善活動都獲得熱烈反應。
育才任期最久董事之一
他自1933年起就擔任育才中小學的董事直至1971年逝世為止,是該校任期最久的董事之一。此外,由霹靂客家公會時任會長鬍曰皆於1958年號召集資創辦的深齋中學,以及其兒子胡萬鐸於1972年創立的深齋商學院,成為戰後怡保鄉團辦學的一大佳話。胡氏父子固然首居其功,但作為持續贊助人的劉伯群也功不可沒。
二戰結束後,壩羅古廟開辦義學讓貧苦的孩子也可以接受教育,劉伯群是主要的注資人,當時他被推選為壩羅古廟董事會的主席。他在任期內不僅復辦該廟的事務、重新進行裝修及興建新的戲臺,熱心於教育的他還主張建校興學。
因此,古廟董事會為鼓勵更多女子上學,於1951年把古廟旁的空地贈予霹靂女子華小興建3層校舍,惟馬來西亞1957年獨立後,怡保有許多孩童因超齡而不被允許報讀政府小學。
劉伯群獲知此事後,倡議該廟開辦壩羅古廟義學,免費讓家境貧窮和超齡的學生有機會學習,並出資贈送課本及文具等給他們。高峰期時學生的人數曾高達600多人,受惠的華裔子弟不計其數。只可惜到了1994年,壩羅古廟義學正式停辦。劉伯群也曾因捐助過霹靂女子中學,於1960年代擔任該校的副董事長。
設南洋大學霹籌委會
擔任多個華團領導人
1952年2月12日,新加坡富商陳六使與連瀛洲及胡文虎等人創立南洋大學籌備會,並在馬來亞展開興建華人大學的運動。1953年4月10日,作為時任霹靂中華總商會會長的劉伯群亦召開大會,成立南洋大學霹靂籌委會。
當時,其中9個重要的霹州華團被選為當然委員,包括霹靂中華大會堂、霹靂中華總商會、霹靂廣東會館、霹靂華僑礦務公會、霹靂廣西會館、霹靂福建公會、霹靂三江公會、霹靂行團總會及霹靂樹膠公會。
基於劉伯群在上述華團當中,就已擔任其中4個華團的領導人,繼而被推選為籌委會主席。在他的領導下,霹州在短短半年內就成立了16個支會,是全馬來亞最多支會的州屬。1954年陳六使造訪怡保時,劉伯群也在會上宣佈捐獻2萬元,是當天大會最大的單筆捐款。
除了慷慨捐款給本地的學校,劉伯群在發跡後也經常援助家鄉的貧困人士,如捐助巨資給廣州增城派潭小學興建一座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校舍及小型圖書館,並在鎮上增設了一座平民戲院。1934年,他還獨立捐出一筆鉅款在家鄉派潭鎮創辦群志小學,學校所有的費用都由他承擔,並從海外寄回。
獲英政府授太平紳士勳銜
霹首位受封高級拿督華人
劉伯群也曾擔任怡保中國精武體育會的第5任會長,直至1971年去世為止,該會在他的領導下發展更上一層樓。1939年他發動會員發行財券籌募興建會所的經費,而在幸運之神的眷顧下,財券竟一連開了8期,為該會籌獲十多萬元。
不過,當時的霹華堂及霹靂華人接生院(現稱霹靂人民專科醫院)皆面對缺乏資金建設會所和醫院的問題;於是,劉伯群就代表精武體育會宣佈把籌得款項中4萬元捐給霹華堂,另外4萬多元則捐給霹靂華人接生院,精武體育會則得4萬元。
戰後,劉伯群從1946至1970年擔任霹靂華人接生院院長之職,在任期25年期間,他為醫院帶來不少發展。
創辦霹中華醫院
1947年,劉伯群也連同礦家張珠等人創辦霹靂中華醫院,並擔任該院的名譽院長。1948年眾人又創辦霹靂華人福利會來協助長者和貧困人士,同樣由劉伯群擔任會長至逝世為止。
由於劉伯群在教育和慈善方面都有貢獻,他於1936年獲英政府授予太平紳士(JP)勳銜;1952年又被封為大英帝國官佐(OBE)勳章,是霹州首位受封高級拿督的華人。
為表揚劉伯群的功績,怡保市的其中一條路被命名為拿督劉伯群路。
馬華公會首次代表大會
劉伯群遭馬共炸傷
1948年6月18日,馬來亞宣佈進入緊急狀態,英屬馬來亞政府開始圍剿馬來亞共產黨(馬共)。期間許多華人被驅逐返回中國,英軍也引發多起迫害居住在鄉下的華人,馬六甲中總主席陳禎祿就此推動成立馬華公會。
馬華公會成功於1949年2月27日在吉隆坡中華大會堂創立,陳禎祿被推舉為總會長,維護華人的權益和反對馬共的立場;劉伯群當時也代表霹中總及霹華堂出席了這項大會,並表示會全力支持。
中華商會成立馬華公會對抗馬共之事引起馬共的不滿,就在1949年4月10日這天,當陳禎祿、劉伯群、張珠及梁宇皋等人在怡保中華總商會舉行馬華公會首次代表大會,劉伯群以霹中總會長致歡迎詞時,遭到埋伏在臺下的馬共成員投擲土製炸彈,慶幸機警的劉伯群發現情況不妙,馬上臥倒只受輕傷。
馬共炸死3人從此結仇
然而,同年12月27日,馬共再度於張珠母親的葬禮引爆已預先埋好的炸彈。當時炸死了2名工人和一名9歲的孩童,劉伯群等人則蒙受輕傷。此事讓劉伯群與馬共結下深仇大恨,每當他出門的時候,都會有保鏢隨行確保其人身安全。
此外,馬共發動武裝革命後頻密攻擊華人礦場,劉伯群通過在聯邦戰爭理事會(Federal War Council)任職的梁宇皋和李孝式,提議由華人成立一個保衛團計劃,獲得最高專員鄧普勒將軍的允准。
號召成立“近打穀保衛團”
由於近打穀當時是全世界最大的錫礦場區,也是馬來亞主要的經濟來源,因此在劉伯群領導的霹靂華僑礦務公會與馬華公會的號召下,一個名為“近打穀保衛團”的團體於1952年5月1日註冊,是全國最大的民間反共武裝,直至1958年12月31日解散。
近打穀保衛團成功捍衛了高達323個當地華人礦場,並且迅速地阻止了馬共侵襲礦場,馬來亞的錫礦業運作恢復穩定。
礦界最後一位“大佬”
陳中和以華人礦業界最後一位“大佬”來形容劉伯群,華人礦業的輝煌時代也隨著其亡故而消逝。
1954年2月,劉伯群生了一場大病,其體力和思考力已大不如前。直至1960年代初期,他開始進入半退休的狀態。他的晚年生活固定每天早上都前往霹中總附近喝早茶,過後回到商會看報紙、處理文件及會客,下午則會攜帶幼子劉永康巡視礦場。
劉伯群逝世後安葬在怡保務邊路的華僑義冢。他有6子3女,長子劉橋容任職檳城崇僑銀行總經理、次子煥堂助父親打理東方熔錫公司及劉伯群礦務公司、三子貴祥任東方熔錫公司經理、四子永麟在澳洲任心臟專科醫生,後在澳洲退休養老、五子貴興在檳城崇僑銀行任副經理,後移居新加坡、六子永康在父親去世時只有18歲,在怡保聖米高中學就讀。
惟劉伯群逝世後,只留下幼子劉永康和幼女在怡保守著家族產業,其宏偉壯麗的故居較後轉售給他人,目前是一傢俬人俱樂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