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初九拜天公時,糖塔是必備的拜祭品之一,但隨著時代的變遷,以糖塔祭拜天公及神明者已愈來愈少,而懂得製作糖塔這項傳統手藝者也已不多見。
ADVERTISEMENT
陳國霖來自制作糖塔的世家,其祖父在60年前創辦美興餅家時便開始製作糖塔,過後父親創設檳城餅家也繼承了這門手藝,並把這門手藝傳承了給他與兒子,已傳承了三代,成為太平唯一的製作糖塔者。
拜天公必備糖塔祭品
陳國霖受訪時說,過去福建人及潮州人在拜天公時,都會購買至少一對糖塔作為祭品,以為神明或天公祝賀,以祈求國泰民安及風調雨順。
他指出,糖塔是一種以白糖、麥芽、水及色素製成的拜祭品,其形狀除了有塔型外,也有數種瑞獸,如龍、鳳凰及麒麒等,而糖塔除了祭拜神明外,也可以當成甜品食用。
他說,糖塔的製作過程首先是將白糖置入鍋內熟溶,然後加入適量的麥芽,讓糖漿更有粘性,最後是加入色素,讓糖塔成為粉紅色,除了顏色豔麗吸引外,也具有好的意頭。
“在大山腳一帶,製作者還為糖塔加上了五顏六色,讓糖塔顯得更為美麗,以及富有創意。”
測試粘性靠經驗
他表示,糖漿要大火煮了數十分鐘後才會熟透,過程中需要多次以手指沾點糖漿搓磨,以試驗其粘性,這方面要得靠多年累積下來的經驗,才能通過糖漿的粘度來決定糖漿是否熟透或是粘性足夠,否則在澆模後便會破裂而全功盡廢。
木模雕瑞獸建築形狀
製作糖塔的木模大部分是在中國製作,木模是由一段長約1呎,直徑半呎餘的樹幹製成,樹幹在剖開後在內部雕上瑞獸、塔或建築物的形狀,當糖漿在注入木模內冷切後,在打開時便成為瑞獸或建築物的形狀了。
陳國霖指出,木模的價格目前相當昂貴,因此必須要小心保存,每個木模如何良好使用,可耐上5至6年,如果不當處理,只是澆模一次或數次,木模便會破裂而無法使用了。
“當滾燙的糖漿在煮熟後便注入木模,然後以塑料帶將之束緊,當糖漿膨脹及冷切凝固後,先把溢出模內的糖槳清理才能打開,倒出模型後還要放在太陽底下曬超過1個小時,糖漿才大功告成。”
他指出,在倒出成型的糖塔後,木模必須迅速置放入水缸中進行冷卻,除保護木模外,在繼續進行倒模時也不會過燙。
糖漿煮熟快速倒入模
製作糖塔除了必須要有豐富的經驗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一支至少5人的團隊,整個製作過程才會順利進行,不會阻礙時間及浪費原料。
陳國霖解釋,這是因為糖漿在煮熟後,必須要快速倒入模中,糖漿才會在木模中成型,如果溫度降低,糖塔便可能不會成型,或型狀欠佳,無法推出市場。
他說,糖塔在曬乾後便可以進行包裝,然後批發到市場。
沒防腐劑賞味期限1個月
他指出,由於糖塔是以白糖及麥芽製成,因此是可以食用的,但由於沒有另入防腐劑,最好是在一個月的時間內食用,以免變質。
“各種造型的糖塔都是一對的,而出售則是以5套一齊售出,目前的市場價約為20至25令吉不等。”
陳國霖表示,除了作為拜天公用途外,糖塔平時也用在神誕,作為供奉敬神所需。
他指出,當年祖父在製作糖塔時,父親和他也一齊給予協助,目前他則把手藝傳給兒子,希望這種民間手藝能代代承傳。
糖塔講究形似神更似
糖塔是源自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是民間食品工藝中極富特色之一,其造型逼真,品種既可觀賞又能食用,非常吸睛。
糖塔製做精細巧妙,講究形似神更似,連細微的部分也準確到位,如一座樓的造型就有門有窗,製作工序嚴格,質地堅硬幹脆,放在陰涼處可以許久都不化。
太平江夏堂總務黃奇發表示,他是閩南人,家人在初九時必定會拜天公,而拜天公也必定要用到糖塔,因為糖塔是屬於“五”獸。
他說,拜天公相當的講究,即要有香爐、茶與酒、五獸、六樣齋菜、五樣生果、發糕與米糕、紅龜、紅圓與紅唐,以及五牲。
“雖然時代已改變了,但傳統仍沒有改變,我們每年的初九日仍以上述祭品拜天公,以祈求國泰民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