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怡保2日訊)你對基孔肯雅症瞭解有多少?雖然目前國內並沒有基孔肯雅症導致死亡的病例,但它所引起的後遺症卻會讓病人抓狂,就連開瓶蓋的小事也會變得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霹病例較去年飆超出30倍
霹靂州內近日頻頻傳來骨痛熱症和基孔肯雅症的病例,不少地區搖身變成骨痛熱症和基孔肯雅症的黑區,讓人關注。霹靂州衛生局局長拿督陳麗敏日前在文告中指出,霹靂州從今年1月起至5月23日發生454例基孔肯雅病症,比去年同時期發生的13例增加441例,飆升超出30倍,可見數目相當驚人。
王祥安:基孔症會較嚴重疼痛感
到底骨痛熱症和基孔肯雅症有什麼分別?家庭醫生王祥安受星洲日報《大霹靂》社區報訪問時指出,基孔肯雅症跟骨痛熱症一樣,同樣是由蚊子(Aedes Aegypti和Aedes Albopictus)傳播的一種疾病。兩者的徵狀差不多,也即是與病毒感染的徵狀一樣,會發高燒、頭痛、關節疼痛、肌肉痠痛、出現皮診和痕癢。
“兩者的分別在於基孔肯雅會出現較嚴重的關節疼痛、肌肉疼痛和發炎情況。它的後遺症,即關節疼痛痊癒的時間因人而異,有些病人在一個星期內就沒事,但有病人的徵狀卻持續好幾個月,甚至一整年都重複出現關節疼痛徵狀。相比之下,骨痛熱症會比較危險,甚至導致死亡,但基孔肯雅症在大馬並沒有出現過死亡病例。”
他說,病人被帶有基孔肯雅病毒的蚊子叮咬後,擁有3至7天的潛伏期,甚至會在12天內發作。有些病人會在一星期內情況好轉,但後遺症(關節疼痛)會長達數個月之久。
透過驗血檢測是否染疾
他表示,醫生會從病人的發病徵狀、所處的環境(是否來自骨痛熱症和基孔肯雅疫區),尤其是排除了2019冠狀病毒病後,去分辨骨痛熱症和基孔肯雅症,而最實際方式就是通過驗血來檢測。
他指出,骨痛熱症一般在病發的第一天就可以檢測出來,但基孔肯雅症的抗體卻只出現在病發後的一星期,初期無法檢測出來。因此,疾病控制中心一般建議醫生在初期為病人檢測基孔肯雅症呈陰性反應後,在病人處於康復期時再多檢驗一次,也即是在一星期之後。
他說,根據他的經驗,他的病人最快能夠在病發後的第6天檢測出基孔肯雅症,但有些病人則在一兩個星期後才能夠確診。
沒有特效藥 症狀性治療
他表示,無論是骨痛熱症或基孔肯雅症都沒有特效藥,只有進行徵狀性的治療,即病人發燒就給發燒藥。不過,最重要的還是病人能夠吃喝,以免導致電解質不平衡。病人要是情況嚴重,則需要入院吊點滴和觀察,尤其擔心病人一旦血小板下降嚴重,會出現溢血等併發症。
他表示,一般上,病人靠的是多休息和自我免疫來讓自己痊癒,當中又以小孩和65歲以上的長者是高風險群,也許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
“一個人被蚊子叮咬後,病發的第一個星期擁有最高的傳染率,因此,我們得確保病人在這段時間裡沒有再被蚊子叮咬,否則蚊子將會把病毒傳開來。”
提防蚊子傳播防病毒
他指出,要預防骨痛熱症和基孔肯雅症,就只有一個,即不讓蚊子來傳播。因此,除了個人防護、使用防蚊劑、穿長袖衣褲、室內門窗釘上防蚊網紗之外,大家也應該減少在清晨5時至7時及傍晚5時至7時這段黑斑蚊活躍的時間,在戶外活動。
他說,大家還要剷除蚊子繁殖的地方,尤其是最近雨季更要關注器皿是否盛水,及行管令期間所導致的野草叢生,蚊蟲滋長。由於蚊子成長過程需時一星期,因此他建議大家保持每星期一次確保家中環境清潔衛生的習慣,不讓蚊子有存活的機會。
蚊症退燒後48小時最危險
此外,他強調,病人在出現發燒和關節疼痛初期,尤其是還沒有排除患上骨痛熱症時,千萬不要私自服用非類固醇的止痛藥,它會提高骨痛熱症病人的內出血狀況,甚至導致死亡。
他指出,骨痛熱症最危險的時期,就是在退燒後的48小時內,因為這時候是併發症發生的時期。要是出現嚴重肚子痛、嘔吐、排血便,牙齦出血、皮下溢血,則是一種警示,一旦病人過於疲累和神知不清,更得儘快送醫治療。
黃健強:關節疼痛非一般
曾經在去年患上骨痛熱症的黃健強(41歲,技術人員),於上個星期開始出現基孔肯雅症徵狀,疑是患上了基孔肯雅症。他指出,骨痛熱症與基孔肯雅症的徵狀是有所不同的,他在患上骨痛熱症時,連續一個星期都在發燒,一直得服用退燒藥來退燒,之後還出現嘔吐情況,每天都在睡床與廁所之間遊走,整個人都迷迷糊糊的。不過,卻沒有出現關節疼痛的症狀。
“反而這一次,情況有比骨痛熱症好一點。我在發燒後用藥,兩三天就退燒了。只是關節疼痛卻非一般,不像普通的扭傷疼痛,它是全方位在疼痛。我疼痛的關節包括小腿、手臂、手掌、手指,而且牙根也在發炎,造成麻痛。”
握拳頭會痛 瓶蓋擰不開
“我就連握拳頭也會痛,甚至瓶蓋打不開,沒辦法喝水;刷牙時,手指和手掌要用力,這也不行;要是喝水用杯子的話,我則需要用2隻手來抓緊杯子。”
他說,睡覺起身準備下床的那一刻,小腿到腳板的肌肉都會痛,讓他每次都不想下床了。此外,他從手臂到腳的部分也長紅診,一不小心抓到都會痛。
報告對蚊症呈陰性反應
他表示,他在病發時懷疑自己患上骨痛熱症,到住家附近的診療所問診。當時,醫生也有所懷疑,畢竟他住的那一區正好是骨痛熱症和基孔肯雅症黑區。不過,驗血報告卻顯示蚊症呈陰性反應。到了第4天,他還是不放心,再到附近的政府診療所去問診,同樣沒有結果。後來,他也去接受中醫的治療,調理身體。
他指出,他後來在朋友的臉書上發現基孔肯雅症,並瞭解到它的後遺症可能會延續一兩個月。這讓他感到擔心,因為他在徵狀進入第二個星期後,如今每天都感覺很疲累,上班只待了半天就很累,一坐下來就根本不想再動。
他說,這段時期,他也把自己隔離,只在房間裡活動,免得蚊子叮咬他後,再把病毒傳給孩子。
陳錩鋐:疼痛得像殭屍般行動
商人陳錩鋐(43歲)指出,他是在2個星期前發燒,一開始他以為是普通感冒,但在吃藥後還是沒辦法退燒。第二天,他再回到診療所問診,並注射流行性感冒針,情況卻依舊沒有好轉。於是,他於當晚住院治療。
他表示,他在醫院住了6天,期間他也感覺皮膚髮癢、關節痛、頭痛,很難爬起來。下樓梯的時候,疼痛讓他只能如殭屍般跳著下樓。雖然目前已經出院,但還是有關節疼痛、手麻痺的徵狀。
他說,目前他是時候好好調養自己的身體,除了多喝水,也要配合運動,並準時睡覺。基於身邊很多人都在這段期間患上骨痛熱症和基孔肯雅症,因此他也開始提高警惕,保持家裡的清潔衛生、避免器皿積水、剷除雜草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