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欽中:報道
(實兆遠7日訊)冠病疫情改變了人們的各種生活習慣,也讓許多行業受到兩極化的影響,一些行業因疫情立竿見影的受到打擊,但也有一些行業因而異軍突起,呈現前所未有的欣欣向榮。
ADVERTISEMENT
退休校長馬利凱就感受到人們在疫情期間養寵物的興趣從貓狗變得更多樣化,如他農場裡飼養的另類寵物已逐漸成了眾人關注的焦點,使到繁殖的寵物來不及供應市場需求。
他農場裡飼養的是家禽寵物,是各種羽毛色彩繽紛或是本地逐漸少見或難得一見的家禽,一些禽鳥過去甚至只有在動物園裡才能見到,但隨著人們經濟能力改善,這些禽鳥現在已“飛”入尋常百姓家了。
馬利凱的家禽寵物農場裡養著數十品種的家禽,其中有許多是進口自國外的品種,雖然這些禽鳥對原產地的人來說可能是平常的種類,但在本地很少見到,所以被當作是新奇禽鳥,當然其中也有在原產地也不多見的種類。
他說,珍稀禽鳥品種如羽毛純白的白孔雀、羽毛炫麗的南亞和東南亞品種的印度青藍孔雀、中國金雞、中國山雞、北京雞、雞中霸王梵天雞、鴛鴦、波蘭雞、峇廸雞、褐色火雞,以及褐色番鴨、灰色番鴨、雜色番鴨、包頭鴨、金頭鴨等等。
“這些禽類除了毛色斑燦豔麗,也有外型逗趣,嬌小玲瓏、巨大無比或鳴叫聲奇特等的,各有可欣賞的特色,而且成長過程很快,從可愛的雛鳥只需三幾月就已長成。”
他表示,這些珍稀禽鳥是他孩子長時間通過向人買、上網搜尋和與同好通過交換的方式得來的成果,之前長期空置的豬寮也正好適合用來養這些家禽,久而久之有了一定的數量,慢慢的興趣變成了一門生意。
“農場裡繁殖的禽鳥通常交給長期合作的寵物店,當然也有不少是通過網宣接獲的訂單,同時有不少上門的本地客戶。”
他表示,其實不僅是這些珍稀禽類,一些過去本地常見人們家庭式飼養的家禽,農場裡都有繁殖,如灰鵝、白鵝、蛋鴨、肉鴨和雜色火雞等。
“這些過去普遍的本地家禽也會受歡迎,是因已長時間少人飼養,生產家庭式飼養家禽的農場因而少生產這類家禽,但即便需求少但也總有需求,所以我們的農場仍繼續孵化這些家禽出售,反應還不錯。”
馬利凱說,行管令初期由於管制比較嚴,因此不僅訂單少而且運輸方面也面對問題,他和孩子唯有努力在網絡上作宣傳,過後才慢慢吸引人們的注意,詢問和下訂的人也逐漸增加,再加上他向獸醫局申請到運送禽鳥的準證,目前農場和市場的操作已相當穩定。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