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道:巫秋燕
攝影:鄭霹麟
ADVERTISEMENT
仕林州議席補選開打囉,星洲日報《大霹靂》社區報特設《仕林趴趴走系列》,讓大家更瞭解這裡的人文、美食、旅遊、華人新村、墾殖區及各族生活等,發掘仕林的獨特。
許多外地“知食分子”,途經霹靂州仕林河,會特地進入仕林河嚐嚐著名的河鮮,在這裡可以嚐到當地居民捕捉的野生河鮮,有白鬚公、鯰魚、水馬騮、河蝦及一些罕見的魚類,肥美又鮮嫩,令人食指大動。
瓦煲白鬚公 鮮香
仕林河福成酒家以河鮮佳餚聞名,招牌菜“瓦煲白鬚公”深受許多食客的喜愛,紛紛聞香而來。這道佳餚是將河魚放在瓦煲裡煮熟,再淋上特調的鹹香醬汁,當醬汁澆在熱騰騰的瓦煲魚上,發出滋滋作響的聲音,產生了迷人的香氣,十分誘人。
該酒家第二代接班人黎鴻章(42歲)受訪時透露,烹煮白鬚公的煮法多樣化,可用砂煲煮熟,也可以幹煎、清蒸、醬蒸及姜蒜蒸等,不同煮法可呈獻出不同的風味。
他指出,“瓦煲白鬚公”是人氣很高的招牌佳餚,把魚放進砂煲裡“生煲”至熟和散發香氣,待魚熟後,淋上以醬油、虴油、白米酒、麻油等特調的醬汁,在熱煲裡慢慢煎香,產生焦香的風味。當鮮美與嫩滑的魚肉,與惹味十足的鹹香醬汁結合,也是拌飯的佳餚。
野生淡水河魚肉質結實

他透露,河鮮包括了河魚和河蝦,是馬來漁夫在伯南河(Sungai Bernam)捕捉而來,屬於野生的淡水河魚,肉質較為結實,但未必每天都會有同樣的供應量。隨著河魚越來越搶手,詢問度變高,價格比以前漲價。
黎鴻章說,要是連續幾天一直下雨,當河水高漲後,就會出現比較多的鯰魚、白鬚公。同時,在這條河裡也可以捕到水瑪留、丁加蘭、筍殼與大河蝦等。
“據知漁夫通常是接近天亮時分捕魚,當魚獲多的時候,他們索性提前於半夜來到河邊留宿,以方便清晨時捕魚;在產量少的時候,會接近天亮才到河邊捕魚。”
幹煎鯰魚尾香脆
黎鴻章說,鯰魚也是另一種俘獲不少老饕歡心的魚類,鯰魚頭較大,頭部肉質又多又滑嫩,有些食客特別愛吃魚頭,而鯰魚尾可以用幹煎來呈獻,帶點香脆的口感。
“通常鯰魚會切成一塊狀來煮或蒸,烹調方法與其他魚類大同小異,有清蒸、幹煎、瓦煲等。”

炭燒燒肉皮脆肉香
該酒家是由黎鴻章的父親黎顯通和母親楊美蘭攜手創設,開店至今約40年,他在畢業後加入成為一份子。他透露,除了瓦煲魚,還有清蒸河蝦,黃酒雞或黃酒蝦、芭姑菜、父親傳授給他的炭燒燒肉秘方,皮脆肉香。
他說,清蒸河蝦的做法是,將蝦中間開邊,在盤底放蛋白,蝦淋上酒、麻油、姜、蒸後加入醬油,嚐到的是蝦肉的鮮美滋味。
他透露,除了吸引外地食客慕名來吃河鮮,原住民和印裔同胞也愛吃河鮮,近年來,原住民顧客有增加的趨勢。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