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潘淑儀
攝影:丁祖興
ADVERTISEMENT
“別以為茶壺能盛水、能倒水即可。一把好茶壺至少得做到出水流暢,行水線恆定不移,若沒有掌握好制壺工藝,茶水將容易濺灑滿地!”他的字裡行間無不透露著茶具工藝的精髓與內涵所在。
陶瓷工藝追溯至距今70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從人類初見文明之時,以巧奪天工之手一代接一代傳承與發展開來,看似平淡無奇的陶瓷茶具,蘊含博大精深的工夫與價值。
本期【獨具匠心】訪問的對象,是一名從愛上景德鎮的妻子,到戀上景德鎮華麗絕倫的陶瓷匠人。這位“景德鎮女婿”鍾勝強鍥而不捨踏上陶瓷工藝探索之路,將“捏土成壺”之工藝種子播種在大馬土地上。
昌南集團、昌南陶瓷(馬)有限公司創辦人兼董事經理及昌南陶瓷茶館創辦人鍾勝強回憶起十多年前,隨太太返回家鄉景德鎮,參觀當地赫赫有名的工藝特產,在琳琅滿目的瓶碗壺盤陶瓷器中,見識工藝的精湛,而萌生開創“昌南”事業的念頭。
從景德鎮帶回的陶瓷禮品,被親友讚不絕口,無疑這便是商機,經4個月的深思熟慮後,他迎來創業契機決定涉足陶瓷行業,在2012年1月創辦公司,而“昌南”其實是景德鎮的原名。
他披露,公司成立初期,“昌南”借鑑其他茶坊以零售模式運營,主要賣從景德鎮引進的茶壺,也賣茶葉,後來才往陶瓷專注發展。
他專注做陶瓷,依然以茶具為主佔80%,其餘的則是餐具,隨著生意漸入軌道,開始增加藝術價值較高的單壺,後來提供茶具禮品訂做服務,再進化至多元化瓷器設計產品。
制壺步驟十分講究
鍾勝強分享道,陶是陶,瓷是瓷,兩者運用不同混土配方、溫度與燒製方法去製作,而茶壺的製作在前期的制壺步驟中,對手工、工藝與技術十分講究。
“茶壺有壺嘴、壺身、壺把及壺蓋,量產使用倒模灌漿制壺也需接駁與修繕工作,而純手工制壺更考技術及耗時;若技術不到家,入窯燒製後會出現裂痕,壺把也可能盛水後承受不了重量而脫落。”
他以茶室一般茶壺為例,指倒茶後經常容易灑在桌面,而一把有工藝技術含量的茶壺倒出水後斷水很利,彰顯工藝的價值與其純熟的重要性。
“我這的茶壺,它們的壺嘴雖然形態長短都不相同,但都出水流暢,停止倒水時,水也不灑出來,這部分講究燒製前的制壺技術。”
當然,陶瓷生產也不全是景德鎮獨領風騷,產陶器瓷器的省市還有福建、潮州、山東、湖南等,手工不同,品質、市場對象也各有千秋。
每一道工序須掌握到位
鍾勝強說,瓷器主要為“釉下彩”與“釉上彩”兩種,兩者關鍵區別為“先上色再施釉”及“先施釉再上色”。
他解釋,釉下彩瓷器以高嶺土等泥土搓好捏出茶壺後放幹,並在攝氏800度中燒製定形成胎,爾後上色上畫,再施上玻璃質釉,放入攝氏1100度或1200度的窯中燒出成品。
他說,受到最後一輪高溫的限制,釉下彩瓷器的選色不多,比如青花瓷的藍色、黑色、紅色較常見。
“相對的,釉上彩則步驟對調,先以高溫燒好已施釉的胎壺,再上色上畫,因第二次燒製溫度較低,約攝氏800度,選色比‘釉下彩’豐富,瓷器也更顯繽紛華麗。”
他分享,由於畫是被釉覆蓋保護,一般釉下彩瓷器較為耐久,沉入大海還能保留畫樣的南宋陶瓷,幾乎是釉下彩瓷器,而釉上彩早已被海水長期浸蝕褪色。
“不過,要把握好成品顏色,並不是我們美術課油畫、水彩畫、蠟筆畫常理的配色。”
他披露,瓷器的顏料其實是礦石磨粉,常溫下的顏色與煅燒後不同,窯的溫度偏差就會導致成品走色,比如紅色溫度若高10度就變橙色。
“每一道工序,都必需有熟練的師傅掌握好到位,因此在景德鎮的工坊,每一名師傅都只專注做好一個步驟,燒窯者一世都在燒窯,畫鳥者一世人畫鳥,沒有跨領域。”
在馬設新生產成本高
中國昌南自南宋時代是王室製作陶瓷的御窯,“昌南”在大馬傳承陶瓷工藝,鍾勝強經營兩年多後便開始自行少量製作,在第4年成立公司租廠量產。
然而,他敘述道,對比行內早已有廠的業者,在大馬設新生產的成本太高,可達5至10倍之多。
“傳統景德鎮的工藝要養64人,即便在我國訓練職員一人身兼多個崗位,也依然需要不少勞動力,但更嚴峻的是大馬沒有這方面的師傅,外聘中國籍師傅薪水高,若培訓外勞卻又待不久。”
他坦言,如若湊齊人力量產,也必需解決第二個問題,原材料採購價的難題,少量採購泥土、顏料與釉很貴,批量採購材料卻可以沿用一年,又進一步延伸另一個妥善儲存的問題。
陶瓷製作可不是小孩玩泥巴,他笑稱,陶瓷生產中有很昂貴的顏料,例如大紫色、大紅色、寶綠色、寶藍色是很貴的顏色,含有金屬,稍有不慎燒壞一個瓷器就燒掉逾1000令吉。
變通策略攻西方國家
認清自己的陶瓷廠很難達至高工藝水平,鍾勝強決定“變通”轉變策略,主攻提升市場、建立市場,創新產品樣式,成功將茶壺銷往西方國家,擴大了生意版圖。
“我們的生產則於中國固定的廠家合作,雖然沒有自己生產,但這些年經營下來對陶瓷很熟悉,我們把眼光放再遠一些,可以做出口,把茶壺賣給新加坡、瑞士等客戶。”
他透露,外國客戶偏愛動物主題設計的手繪彩色茶壺,需注意的是不同國家所喜歡的風格色調有差異,西班牙、意大利與澳洲客戶愛彩色多,德國客戶則喜歡黑色,由大馬、中國與荷蘭3個國籍的設計師精心打造。
陶瓷市場萎縮列夕陽行業
建立市場方面,鍾勝強表示,他一直都希望能擴充此行業,惟至今進展很慢,但數字時代的降臨,材料科學的日新月異,陶瓷市場受大環境壓縮萎縮,也列為夕陽行業之一。
“願意花錢買陶瓷的人越來越少,我們認為必須讓陶瓷領域重新建立起一個可以產生收入的模式,才能夠吸引年輕人去學習,並繼承這傳統工藝。這裡(怡保)也僅做簡單的畫紙、貼花,難度大的訂單都交由景德鎮製作。”
他道出心中的感受,認為陶瓷若只是用以藝術角度去審視與發展,將成為小打小鬧的事業。
“景德鎮的師傅、陶瓷協會及中國當地政府的藝術機構也察覺此瓶頸,他們也認同要走出來,加強陶瓷學術交流。”
在他看來,陶瓷領域可從藝術、日用與送禮3個部分去發揮,而他側重禮品,日用品其次,藝術品最少,只是近年經濟不景氣,影響禮品行業業績。
“我們這幾年也一直努力辦講座分享會,四處參展向大眾普及陶瓷的價值精髓,也曾想過設立展示廳,如小型陶瓷博物館,以純粹教育的形式,分享陶瓷的點滴,以提升普羅大眾的鑑賞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