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具匠心】
報道:鄧翠玲
ADVERTISEMENT
攝影:鄭霹麟/受訪者提供
帆布的用途很廣,昔日最大的用途就在於羅裡遮鬥帆布,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工業必須跟上腳步的改革,其用途也變得愈來愈多元化,無論是農業或工業皆能看到帆布的蹤跡,雖然現今可以機械化生產,但有一些生產步驟迄今還是得靠人手完成,無法被取代。
帆布的最大功能就是防水,且耐用不易破的布質深受歡迎,這也是為何我們這麼多年來都還能看到凡有遮斗的運輸羅裡,上方都會蓋著一大塊厚厚的深色帆布,因不管是日曬雨淋,這塊帆布都能發揮保護貨物的效用,使貨物完好無損地送到顧客面前。
如今,除了傳統的羅裡遮鬥帆布和遮陽傘之外,農業和工業對帆布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譬如金馬侖的菜農會用帆布來盛裝水、平原的養殖農民會用帆布充作魚池,工業方面則會用於鋪蓋貨物及製成遮篷囤貨。
還有另一種非常符合現代市場需求的就是電動帆布棚,這種設有伸縮性功能的遮雨棚
和遮陽棚,極受店鋪業者尤其是食肆的喜愛,無論是大熱天或雨天,只要拿起遙控器按下打開或收起的按鈕,就能為顧客遮風擋雨。
和興帆布傳承三代
怡保和興帆布有限公司創立至今已有53年,現在門市由第二代兼該公司執行董事鍾志成(52歲)和兒子鍾耀駿(26歲)一同管理,而位於怡保山城酒店後方,即斯里喇叭工業區的製造廠則由其侄子管理。
換言之,家族生意的棒子,如今也已經交到第三代手裡了。
在怡保,帆布製造業皆聚集在謙街(Jalan Masjid),每當經過這條街時都能看到一大幅的帆布鋪到出店外的地上,數名員工則蹲在帆布旁工作,營造出一種只有在這條街才能看到的特別情景。
中學開始到店幫忙 18歲承父業
由於是家族生意,鍾志成以往還在唸中學時,每天放學後就需到店內幫忙父親,半工半讀的情況持續到他中五畢業後,即18歲那年,他才接手父親的生意。
他接受星洲日報《大霹靂》社區報訪問時表示,傳統行業很多時候靠的就是手藝,昔日從測量、裁剪至縫紉都是人手包辦,不過隨著需求的變化和客源的增加,該公司有部分製作也已轉型採用機械化生產。
折帆布可耗上一整天
不過,依照目前的科技,機械化生產仍無法完全取代手工,所以還是需要大量人力來支撐,打個比喻,在生產一塊麵積很大的帆布時,第一就是要有足夠的人力去把帆布抬起,第二就是人手摺帆布,這些都是不容易的工作,單單折帆布的步驟可能就會耗上一整天。
也許外行人都會覺得,折帆布而已嘛,不就好像這衣服那樣容易。鍾志成認為“其實不是的,折帆布是一項相當挑戰和考驗技術的步驟,無法隨隨便便就能將之摺好,而是要經過研究,譬如每個人的排位要正確,加上要有足夠的力氣才能摺好。”
“我說真的,別小看它只是一塊布,實際上卻是重到‘要命’,這不是開玩笑的,這也是為何面積越大的帆布就需要越多人手。”
最重可達2000公斤
他舉例,農業用途的帆布其實都非常大張,由於部分用於裝水,部分充作魚池,最重可達2000公斤左右。
詢及這個行業的前景,鍾志成認為,雖然目前的帆布製造有部分還需要手作,但市場對這方面的需求還是蠻大的,如農業和工業就是最好的例子,只要該公司肯改變製作的方式,讓帆布的用途更多元化,就一定不會被淘汰。
步驟看似簡單細節多
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訂製帆布,亦可以從該公司準備好的樣本中選購,鍾志成說,一般製作各類帆布的基本步驟都是測量、裁剪和縫紉,雖然短短几個步驟看似簡單,其實每個細節都要做到很好。
他以羅裡遮鬥帆布舉例,首先就是要測量車斗的尺寸,有了尺寸後就可以開始裁剪的工作;相比以往的人手裁剪,現在使用的電動裁剪速度較快,能省時省力。
“接下來的工作就是以高溫熱合的技術,融化每塊布的塗層,粘合拼接在一起,這能達到更好的防水和不脫膠功效,當每塊帆布拼接在一起後,就依照尺寸裁剪出形狀。高溫熱合雙層包邊還能使帆布更加牢固、耐用和不易撕爛。”
至於接著的兩個步驟,則需靠人手縫紉來完成,其一是在帆布四周包繩子縫起來,這有助於加強帆布的邊框,更堅固耐磨;其二就是打孔和縫上釦眼,這些工作都需要有人手坐在裁縫機前縫紉。
視用途選擇面料
並非所有帆布的面料都一樣,防水帆布就可被分類為厚與薄,如何選擇面料則取決於帆布的用途,如羅裡遮鬥和工業使用的帆布,一般都會採用表面有一層聚氯乙烯(PVC)塗層兼耐受力強(heavy-duty)的帆布,這款帆布會比較厚重,更耐磨和耐久。
他告知,若顧客要比較經濟型,又是工業用途的,也能選用聚乙烯(PE)帆布,這款帆布的面料比較輕,所以價格也會比較經濟,惟耐久性不及耐受力強的帆布。
至於製造戶外帳篷方面,大多數都會採用七彩層壓(laminated printing)帆布,如此外觀看起來就不會那麼單調,也更引人注目。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