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道:陈丽丝
摄影:丁祖兴
ADVERTISEMENT
因讲究穿衣,黄达满初中三就开始跟著裁缝师的父母,学锁边、扦裤脚、缝扣门、钉钮扣的基础工序。中五毕业后,因父亲遽然离世,他唯有接过家业时进洋服店,边拜师学艺边实践,如今29岁的他,已成了一个功夫扎实的裁缝师傅。
位于怡保国民街的时进洋服店,是由黄达满的祖父设立,迄今已有至少70年历史。他父母接手该店,为人缝制男女时装,尔后由黄达满与母亲联手,继续提供服务。

黄达满:制衣易学难精
随著成衣业的发展成熟,已少有人订制衣服。黄达满说,现在只有那些体型特殊或有特别要求者,才会找裁缝师制衣。
例如马来友族庆佳节时,喜欢一家大小穿同一颜色的衣服,在市场找不到而须订制。不管怎样,只要身型不会太过“出奇”,稍有经验的裁逢师是可以胜任的,但只有能够为各种体型的顾客缝制出令他们满意的合身服贴衣物者,才是真正的高手。
所以黄达满说,制衣易学难精,精湛手艺需要时间打磨。

出纸样裁剪如加减数学题
制衣工序中,绘制纸样是非常重要的。做衣服要量身,做上衣需量取顾客的领围、肩宽、袖口、胸围、腰围、臀围等的尺寸,做裤子则要量取腰围、下围、大腿围、裆长、脚长、裤脚等尺寸,以用来出图。只要打版准确,就己成功了一半。
黄达满表示,制作男士上衣,关键在袖窿,而裤子则在裤裆,因这两个部位的尺寸大小,不是单单量身就可得出,得靠裁缝师自行拿捏,例如裤裆,大腿越粗,裆位就越宽,所以要适当缩减裆长,不然,做出来的裤子袴位太松垮,看起来像掉裤子。
裁缝师一般都会收好老顾客的纸图,以便以后做衣裤时不必重新出图,可直接将现有的图纸配置在面料上做标记,然后进行裁剪工作。

对于出纸样裁剪,黄达满只简单一句概括:“就是加加减减的数学题。”
缝衣的重要性也不遑多让,而且别以为顺著标线去车就了事,有时必须用到拉扯等动作,有时得先烫过才来车。

掌握制衣基本原理就不难
黄达满表示,只要掌握制衣基本原理,要缝制各种款式的衣裤不难,而且男装的变化不比女装大。
总之,制衣涉及许多细节功夫,可以写成专书,包括不同的面料和衣装的款式有不同的剪裁缝缀法。例如含羊毛、绵的布料会收缩,因此在裁剪时需预多一点布,若对布料的收缩度没有把握,他会乾脆先将布料浸水晾干后才来裁剪,这样就不怕被顾客投诉衣服缩水。
他说,男士峇迪上衣,为了保持花样的完整,通常没有过肩(担干)、马来男装上衣原本就是无过肩设计。
另外,也要了解不同年龄层顾客的要求,如青年人喜欢穿贴身的衣裤,上了年纪者则要求比较松身,有些要合身的但不可以显现其肚腩。另外,各族对衣服的贴身度要求也不大一样,印裔喜好窄身,华裔要求贴身,马来人则要求宽松。

顾客以马来人为主
黄达满的顾客以马来人为主,所以他在开斋节前那段时间特别忙, 若动作快他每星期可缝制四、五件衣服。
身为洋服店的掌舵人,他还是偏好做衬衫,他其实也会做大衣、燕尾服,只是觉得有点多工。
正如他母亲所说,他爱以帅气的形象示人,做这行让他能够喜欢就给自己做一身好看的,而他的“市正”穿著就是时进的生招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