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黃健興
部分照片受訪者提供
ADVERTISEMENT
在半世紀扎作生涯中,年屆63歲的溫智清專注於“造車”;他笑說,他專門“批發”馬賽地,一日可以生產3輛,經手的紙紮車數量已達數以萬計!
從腳車、三輪車、摩托車到馬賽地、富豪(Volvo)和勞斯萊斯品牌名車,連按真實尺寸打造越野車,甚至是快鐵船隻和飛機,扎作各種各類的交通工具,溫智清都勝任有餘。
他曾在短短兩天打造外型10呎長和5呎寬的羅裡,吉普車、富豪和邁薇轎車則是費時一星期;今年8月,他動用三星期,按路虎衛士(Land Rover Defender)型號越野車真實尺碼打造一輛紙紮車。
不管是過去四方外型的車輛,直到近年趨向流線設計,對於經驗豐富的溫智清來說,可是駕輕就熟;唯獨讓他一籌莫展的是─勞斯萊斯小飛人標誌,在沒有實物參考下,他只好依網絡圖片,摸著石頭過河完成。
“這些車子訂單,通常是家屬一圓死者心願,在逝世百天焚燒!”
三年級輟學當紙紮舖學徒
在貧困家庭中成長的溫智清,小學三年級便輟學,連同小2歲的弟弟和3名同村友人前往怡保休羅街一帶的紙紮舖當學徒,從此與扎作結下不解之緣。
談起第一項差事,他清楚記得─煮漿糊,把麵粉倒入鍋中泡水兩句鍾,然後以中火邊煮邊攪,直到變成加央般濃稠,如果不留神燒焦的話,就白費功夫了;接著,他在顏色紙塗上漿糊,交給師傅製成紙紮屋、金橋銀橋、金山銀山、衣箱、招魂幡、靈位、搖錢樹及無休缽等。
暗中記下學習自我摸索
相隔了三四個月,在耳濡目染下,溫智清做起五尺高的金山銀山;他是等到眾人放工,私下測量金山銀山的尺寸,利用亞答枝扎框與黏上金紙銀紙;師傅只消半小時做好,他花上四小時,而且外形歪了少許,不夠挺直。
“師傅並沒有教,唯有留意他們如何動手,自己暗中記下學習、摸索;即使請教,他們也不會理睬,只叫我去問老闆;算起來,老闆教會的東西最多!”
那時大樹下理髮僅一兩角錢的年代,當時月薪30塊,從食宿到剪頭髮,都是老闆包辦,溫智清未花一分錢;待農曆新年前發薪,他帶著兩百多塊興高采烈回到和豐過年。
手藝須做到夠圓夠方 不易
在扎作入門功夫中,方與圓是基本功。
溫智清初時學習製造1呎半長、1呎寬和6吋高的長方形衣箱,雖然扎出了四方框架,但糊紙功力不到家,歪了一邊;他前後撕掉顏色紙兩次,直到第三次嘗試才過關。
“到了清明節,衣箱需求增加,以盛裝拜祭先人的服飾、鞋子、帽子、首飾和金銀冥紙。”
作為新紮師兄,直徑2呎半的腳車車輪,一度令溫智清焦頭爛額;他說,扎出的框架,似雞蛋多過車輪,仿鋼線的3根亞答枝只是交織,沒有在中心點交接,撕了又黏,黏了又撕,來回四五次才達到滿意的效果。
“看上去最簡單不過的事情,事實上最困難,老闆說得對,只要手藝做到夠圓夠方,其它不難辦到;此後,凡白燈籠、搖錢樹、靈位和幡,都上手了。”
儘管已是“半師”,惟溫智清接觸不到其他製作大屋、腳車車身和汽車的師傅,故無從學起。
老闆憑想像雕刻神像最難忘
在入行的紙紮舖七八年期間,溫智清披露,每年清明節來臨,老闆飲水思源,特地帶著兩三名徒弟到義山拜祭“祖師爺”。
“從中國南來的老闆懂得雕刻,印象最深刻是鑿出3呎高的檀香關帝神像;在放工後,他交代我們站在一旁觀看,他沒有在木頭作畫,全憑腦海想像刻出;這門功夫需要天分,可惜我缺乏……”
轉行做廠工銷售員不成
轉行做廠工和鞋子銷售員不成,脫離了扎作業兩年光景,溫智清重作馮婦,在獅尾一間紙紮舖“建屋”,每日只需造一件,就獲得十多塊的薪酬。
“師傅們是各做各的,就算沒人指點,憑先前的根基自行度尺寸扎框黏紙,5呎長和5呎半高的兩層紙紮屋,從扎框、糊紙、連帶內部桌椅、睡床、廁所和灶頭,不到三小時便完工。”
溫智清指出,7呎屋的工錢比5呎屋高,他有時候會客串7呎屋,10呎屋卻沒門。
“這份工做了兩三年,很多東西如鬼王(大士爺)、金馬銀馬、法船仍不懂,所以還不算出師。”
制12呎鬼王是高難度差事
告別了第二家紙紮舖,溫智清與友人闖天下,聯手在關丹開紙紮舖創業。
開店五年,他膽粗粗的製作了馬賽地、法船到鬼王;當生產船隻遇到難題,他就過去關丹碼頭取經,尋找靈感,多看多思考,邊做邊改進,加上經驗的累積,問題跟著迎刃而解。
農曆七月盂蘭勝會派上用場的12呎鬼王,這是高難度的差事,溫智清未曾扎過;鬼王由頭、身和腳三部分組成,比例必須均勻,關鍵在肚腩,框架和糊紙有何閃失,看起來就不夠自然了。
“整個過程用了三星期交貨,第一份作品,免不了是頭小身大…”
無論如何,每年的盂蘭勝會,溫智清仍應邀到關丹扎作鬼王,而且去年已做到19呎的高度。
曾接油棕橡膠樹訂單
溫智清於三十多歲第二度暫別扎作舞臺,輾轉了幾年,他始終回到老本行;這一次,他 憑著一雙巧手,全心全意一門精深地製作與批發馬賽地;這些年,他也接到形形色色的訂單,除了各類交通工具,尚有神像、油棕樹和橡膠樹。
三四年前,有一張訂造吉普車的訂單,同時需要他製作高度約六尺的油棕樹和橡膠樹;據他所知,亡者生前擁有油棕園和橡膠園。
“我於是過去油棕芭和橡膠園查看,其實弧度的樹身有點難度,必須從底部往上紮起,油棕樹需要棕果,葉柄兩旁的樹葉剪成裂開一絲絲,橡膠樹的枝椏須黏上一片片葉子,兩棵樹花上一星期才做好。”
不吝於授徒盼保留手藝
儘管年少碰上的師傅未教上一招半式,溫智清卻不吝於授徒,他已傳授畢生的扎作技藝予3名徒弟;他和鄭祥餘與簡紹文師徒3人,過去一個月便依照模型車藍本,造出只有兩個座位及可以開門的藍寶堅尼跑車。
他也指點徒弟造出高五呎幾,長八呎,包含游泳池與羽球場的豪宅。
正因為溫智清的豁達,扎作這門手藝才可以一代代地保留下去,沒有消失在時代洪流中。
推薦相關文章>>>紙紮工程師祭品手工繁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