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的大象(上篇) | 森林開發破壞棲息地成最大威脅 大象沒天敵仍瀕危




(怡保18日訊)7月,霹靂州野生動物保護及國家公園局(PERHILITAN,下稱野生動物局)在和豐甘榜也朗展開誘捕及遷移野象行動。現場是一片油棕園和叢林,站著幾名野生動物局官員;遠遠地樹叢突然一抖,兩頭誘導象緩步踱出。
村民聞風而至,大家都站得遠遠的。野生動物局官員拉起警戒線,劃出楚河漢界。有者終於大著膽子靠攏,手上拿著麵包,顫巍巍地伸長手臂,向大象做出邀請的姿態。
ADVERTISEMENT
大象慢慢靠近,長鼻一卷送入口,安娣們發出驚叫,接著是第二塊、第三塊。一個婦女喂到一半突然手一縮,作出瑟縮狀,喊:它碰到我的手了!
這個龐然大物始終有種威懾感,好像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再溫馴如誘導象,也始終讓人生畏。作為大馬半島最大的陸地哺乳類動物,除了同類間爭奪地盤和伴侶,大象並沒有其他天敵。但是,在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紅色名錄中,大象依然晉身瀕危之列。最大的威脅,源頭終究是一個──人類。

在雨林生態系統扮演“平衡者”
霹靂州野生動物局局長尤索夫通過電郵回覆《大霹靂》社區報提問時表示,目前大馬半島有1200至1400頭大象,分佈在柔佛、彭亨、登嘉樓、吉蘭丹、吉打和霹靂。
大象看似與人類生活事不關己,實際上舉足輕重;尤索夫指出,大象在雨林生態系統裡扮演“平衡者”的角色,一旦大象絕種,整個生態系統遭到干擾,可以導致棲息地其他動物一併滅絕。
“大象除了是播種者,把植物種子散播到更遠的地方生長,也是天然的開闢者;它們在森林裡會邊走邊吃,把路徑周圍的植物都當作食物,讓原本密密麻麻的樹蔭開出縫隙,使新樹得以開枝發芽成長。這些小樹就是其他動物的食物來源。”


面對盜獵者圈套等威脅
他指出,大象目前面對的威脅有幾種:被盜獵者用槍火或毒藥殺死,以獲取象牙或其他部位;被人類設下的圈套所傷,這些圈套可能並非瞄準大象,卻殃及池魚;成為“道路殺傷”(roadkill)冤魂,越過馬路或建在橫跨其棲息地的火車鐵軌時被撞死;和人類發生衝突,因破壞農作物和公共資產被殺。
在盜獵威脅上,獵捕者以前瞄準的是在黑市裡價值高昂、排在犀牛角之後的象牙,如今胃口擴大,象骨、牙齒、毛髮、尾巴、肉、皮都存在國內外市場需求,用途包括護身符、通靈、藥物、裝飾、富貴象徵。
尤索夫指出,2019年和2020年展開的“國家財產保護行動”(Operasi Bersepadu Khazanah, OBK)成功取締5宗案例,逮捕了7名涉嫌非法獵捕和銷售野象部位的嫌犯,起獲象牙、大象骨頭和牙齒,當中一些已經制成馬來劍柄、劍鞘和護身符。
根據大馬半島野生動物局數據,2017年至今年8月,該局共取締了20宗獵捕、走私、擁有或使用大象部位的案例,17人被逮捕,涉及的大象數量或身體部位數量共67頭/件;若按照一頭大象5萬令吉計算,67頭大象價值共335萬令吉,是一個令人咋舌的數字。
同時期被控上庭的案例有11宗,罪名皆是收藏野生動物部位,分別是2017年6宗,2018年3宗,2019年2宗;不過若看同時期案件的懲罰:2017年罰款6000令吉、監禁兩個月,2018年無任何罰款或監禁,2019年的尚在審訊中。
誘捕遷移減與人類衝突
至於和人類發生衝突的野象,野生動物局設有特別小組,為它們進行誘捕遷移工作,不過彭亨瓜拉甘達大象保育中心(NECC)主任莫哈末凱魯阿德哈說,誘捕遷移其實並非第一選項。
“一來成本高,二來不一定有成效。在特定條件包括食物和水源不足、森林面積不大導致野象已經身處人類居住範圍下,我們才會把它們遷到更大的林子。”
最好的方法是電籬笆,阻止野象走入人類活動範圍,但前提是必須定時維修保養。凱魯指出,現今越來越多的種植園逼近森林邊界,園主本身必須有周全措施。
“你開發種植園,就會知道那裡原本是大象的範圍,也肯定知道它會走出森林;因為大象對氣味敏感,你種的油棕、果樹,都是它喜歡的食物。”




大象缺食物才走出森林
無論是被盜獵還是和人類起衝突被殺,追根究底,最大的原因是森林開發所致。尤索夫指出,大象不是其他動物的獵物,沒有天敵,最主要的威脅是森林開發導致棲息地受到破壞,大象缺乏食物下走出林子,才衍生以上種種問題。
凱魯也說,大象需要遼闊的範圍生活、繁殖、獲取食物來源和社交,林子縮小或被髮展工程分割成零散林區,會影響到大象的數量。
“雄象在交配季節時會跋涉尋找伴侶。想像一下,當一個森林被劃成零散小林區,雄象無法跨林尋伴,最終無法繁衍。”
那是否會為其進行人工繁殖和培育?凱魯強調,森林裡缺的不是大象,而是大象的棲息地,這才是根源。“即使繁殖出大批大象,你要放到哪?最主要的還是保護森林,增加它們可居住範圍。”


致力執行大象保護行動藍圖
能源及天然資源部長拿督三蘇安努亞曾指,天然資源及環境部將在今年向國會提呈修改2010年野生動物保護法令(716法令),原本的最少3年監禁提高至15年,罰款也由50萬提高至100萬令吉。
尤索夫指出,野生動物局也致力於執行國家大象保護行動藍圖(NECAP),讓非政府組織直接參與大象保護行動,包括安裝和監督大象電籬,同時會定期在被鑑定的地點進行如“國家財產保護行動”的執法行動;該局也計劃發展霹靂大象保護中心,預計在2021年開始落實。
他表示,該局面對的問題,是公眾對保護大象棲息地重要性的不瞭解,也有一部分民眾認為大象和人的衝突由該局全權負責,忽略了社會本身也必須做好防範工作。此外該局也面對有限的財務和設施,有時會增加處理大象衝突的困難度。
從民眾角度而言,除了提高對大象和其威脅的瞭解,和大象發生衝突時尋求野生動物局幫助,切勿自己行動,還可以做的是提供相關情報。凱魯強調,雖然該局有巡邏和執法,但還是非常需要公眾合作;許多受傷大象就是多虧村民和原住民通報,才得以獲救。
大象中圈套受盡疼痛折磨
在行動中,凱魯曾見過被鐵線圈套弄傷的大象,重則腳斷或感染致死,輕則即使掙脫開來,也會變得更具攻擊性,最後可能演變成大象攻擊人的案例。有的鐵線就此纏繞在象腳,隨著大象生長慢慢吃入肉,讓大象一生都受盡疼痛折磨。
還有一些掉入洞內嚴重內傷的大象,即使拯救人員使盡全力依然無力迴天,最終死去,讓凱魯深為悲痛。
但讓人鼓舞的例子還是佔大多數。凱魯說,每次遷移行動的最後,把野象放回森林的那一刻,是最感動的時候,感覺讓野象有了一個繼續生存的機會。“當你看到它安全和自由了,緩步走進一個新的森林,那個時刻,那種滿足,我會一直記著。”
【大象小知識】
●大馬半島大象品種:亞洲象(學名:Elephas maximus)
●進食習性:草食動物,食物包括草類植物或棕櫚類植物樹心、樹梢枝葉、森林水果、農作物如油棕樹以及作為經濟作物的水果。每天需要進食佔本身體重4%至8%的食物。
●社交習性:雌象懷孕期長達21個月。母象和小象群居生活,成年雄象則是獨居生活。在特定時間會聚集交配。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