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頻道|崔冰揮舞手中剪 快樂剪紙




報道:巫秋燕
“生活雖累,但我覺得很快樂,當我拿起剪刀和紙張的那一刻,所有的疲憊都會拋在腦後,覺得輕鬆又自在。當完成作品後,把剪紙慢慢開展的那一剎那,成品漸漸展現在眼前,一股喜悅感油然而生。”
ADVERTISEMENT
中國剪紙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屬於一種鏤空藝術。熱愛剪紙藝術的崔冰(原名許翠屏,64歲)是霹靂文藝研究會剪紙興趣班的導師,這幾年來,她投入不少心思在剪紙樂趣中,以一顆細膩的心思和對藝術的熱愛來細細感受剪紙藝術之美,用一雙嫻熟巧手,呈現出多樣化剪紙作品。
她分享說:“剪紙,可以讓人體會到中華文化藝術的魅力,為生活注入藝術氣息,同時也考驗一個人的細心和耐心,我為剪紙而著迷,剪紙過程是一種享受!”
她表示,每個生動的剪紙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只需一把剪刀,一張紅紙,用一雙手就可以剪出形象生動,風格迥異的精美圖案。

崔冰:小學剪開花朵大開眼界
崔冰指出,她與剪紙緣起於小學時代,老師曾教導她剪窗花,折摺疊疊就可以剪出不同的款式,剪好打開時就形成了美麗的“花朵”,讓她大開眼界。那時候就在她幼小的心靈裡,種下了一顆熱愛剪紙的小火苗。
中學畢業後,崔冰赴吉隆坡工作,平日愛逛書局和書展,常見有剪紙作品展,她都會購買一些作為欣賞,那時候缺乏剪紙課程,她只學習了水墨畫和書法,為她後來的剪紙畫稿奠下了基礎,在創作時會得心應手。
婚後定居怡保,15年前,她曾參加霹華堂婦女組舉辦的“剪紙研習班”,由中國國寶級剪紙大師樊曉梅授課,讓她學習到一些基本的剪紙技巧,後因工作忙碌而擱在一旁。8年後離開職場,她才重新用心投入在剪紙曼妙世界中,至今已7年了!
她說,這些年,為了提升對剪紙的認識,她常上網瀏覽剪紙圖,參考剪紙書籍,遇到喜歡的就會臨摹下來。
剪紙熟練後即悟出奧妙
她認為,剪紙講究的是經驗,漸漸會變得熟練,領悟出箇中的奧妙。
在藝術的滋養之下,她收穫滿滿,從初學的窗花,到後來較為複雜的十二生肖,人物肖像等,剪紙手藝精緻成熟。
入門容易學精難
她謙虛地說,她還是在學習階段,構圖方面還是要模仿和修改別人的作品,希望通過不斷學習和練習,日後能有自己創作的作品。
她指出,剪紙的入門容易,學精較難,普通的窗花和剪紙圖,可以很快上手,但是高檔藝術剪紙,就要看悟性了。
她說,一般剪紙時需按“先細後粗、先內後外、先上後下,先在後右”的順序進行。
她指出,中國剪紙造型趨於傳情而不在寫形,重於寫意而不在寫實,中國剪紙藝術家大多生養於民間,作品擺脫不了土地的影子,民俗的味道。
她表示,剪紙有別於作畫和書法,以它別樣的風情展現了人們的生活,事情最美好的情感。
“剪紙的表現方法有陰陽刻、平面與摺疊剪紙、也有單色、套色及染色等。剪紙題材豐富,形象隨心所欲,有人物、動物、花卉、景物、組字、歷史故事、風俗民情、神話傳說、社會生活等。”
基本由4紋樣組成
剪紙的基本紋樣是4個紋樣所組成,分別是“太陽紋”、“月牙紋”、“花瓣紋”、和“鋸齒紋”。
一幅作品的創作要經歷三個階段,首先是收集素材階段,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有生活沉澱和積累,接著就是構圖,主題要鮮明,有濃厚的生活味道,有自己獨特的個人特色,最後才能完成作品。
在崔冰的剪紙作品中,有影星鄭佩佩的剪紙圖、星雲大師望著佛陀紀念館、星雲大師寫“一筆字”及觀音像等,都是她的精心之作,意義非凡。
書法、繪畫至今仍舊熠熠生輝被傳承發展,然而,剪紙這一傳統的工藝似乎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漸漸被遺忘,令她感到很可惜。
作為一名剪紙愛好者和教學者,她認為她有責任弘揚中華文化,讓剪紙得到傳承和發揚光大,讓更多人體會到剪紙之美。

當文藝會理事逾30年
崔冰熱愛文藝,早在14那年加入霹靂文藝研究會美術組學習,至今成為文藝會理事逾30年。期間,她擔任美術編輯和主編職務12年,目前是文藝會的財政及負責美術活動的“紙藝興趣班”。
她要感謝佛光山怡保禪淨中心監寺慧性法師讓她有機會在道場設立一個以剪紙為主,紙手工為輔的“紙藝興趣班”。她也是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協會怡保分會會員,從創會開始擔任了首15年的理事,是創會秘書,曾為該會“週日兒童佛學班”和“紙藝興趣班”授課各五年,及舉辦紙藝工作坊,在推動剪紙藝術道路上默默耕耘。

投入十二生肖剪紙
崔冰投入在十二生肖剪紙中!今年是鼠年,她的鼠圖剪紙也有多達百多張。接著明年是牛年,她在半年前開始上網尋找各種剪紙牛圖作為參考,至今畫了60多張牛圖,在最近的有條件行管令期間動手剪牛圖,剪了30多張牛圖,把牛隻的各種神韻,躍然紙上。
她透露,在牛圖剪紙中,有“牛郎織女”、“印度人與神牛”、“放牛小孩”、牛隻的神韻、牛與人類共處的密切關係等。
中國民間更有牛能“驅瘟除病”的說法,目前我國因冠病疫情嚴重,她期盼牛年能帶來國家興旺,人民安康。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