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报道:陈丽丝
(怡保31日讯)行管令使到不少人入息锐减,为了延续生活,只好向外求助,以致怡保地区多个慈善组织施援的案例大增。
受访的3家慈善组织都不约而同表示,过去一年,组织接到的求助增加,其中两家施食 团体的供餐量更是倍增。
从中他们也发现,新增的求援者中,不局限长者,也包括青壮年一群,显示求助人士也趋向年轻化。

莫少荣:新增领餐者不乏青壮年
怡保爱心饭堂慈善机构创办人莫少荣说,在行管令前,该机构每日派出约540份饭餐,如今已增加至1130份。
他表示,这群新增领餐者不乏青壮年,他们有的不好意思,有的则因为工作走不开,多通过家里的长者领餐。
他说,该机构除了准备盒饭,让有需要者登门拿取,也出车送餐给那些那些不方便到饭堂领餐者,该机构派餐地区,有红坭山至万里望、第一花园至文冬、狮尾至巴占、白兰园至暗邦、昆仑喇叭至新邦波赖,最近2个月则取消怡保街场大华、杨加森路及新世界一带派饭路线,因为这地区有太多人派饭。
他说,那些新增领餐的个人或家庭,有的是失去工作或入息减少者,也有长者不想负担孩子,要求该机构供餐,更有其他慈善组织因难以负担下去,要求该机构接手派饭给他们协助的对象。
他表示,其中一家八口家庭,经济支柱是40余者,上有70余岁父母,下有尚在念书的孩子,是因为家庭入息减少,不得已才要求该机构供餐。
“谁也会有困难的时候,我们不会认为那些要求吃饭者贪心,而且根据我们各区负责人的回馈,这些人真的是有需要才要求我们供饭,他们既连面子也放下了,我们也没必要为难他们,剥夺他们的的尊严!”
“这段行管令期间,也有受惠者的收入改善,不再需要我们的饭餐,但这类个案不多。”
他说,这些日子以来,该机构收到的捐献大减,主要靠机构理事力撑。
刘月明:日派150盒饭不够应付需求
怡保爱心冰箱兼新希望善心中医院负责人刘月明表示,现在他们每日派出盒饭比行管令之前多了一倍,要不是他们无法负担,被迫限制所派盒饭数量,就是每日派150盒饭也不够应付需求。
“我们过去曾试过日派150个盒饭,每次短短15分钟内就派完了,但是来拿饭者陆续有来。不管怎样,我们因捐款大减,加上有颇长一段日子,无法进行回收资源工作,收入减少很多,难以长期负担150份盒饭的开销。”
他担诚,虽然他们派饭对象是65岁以上的贫困长者,然而,这些日子,也多了好些年轻力壮者。
“我们有向年轻人解释我们所协助的对象,但他们说,他们没有了工作,他们也要吃饭。他们既然放下尊严,我们自然也是要协助的,不过,我们鼓励他们不要气馁,竭尽所能自立更生。”
他解释,因为没有适当的煮食地方,该组织唯有向人订餐,而每个盒饭,最经济也要4令吉。
“我们希望有社会善心人士,以象征式收费方式,租借地方给我们作煮食和派饭地点,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减少开销,让更多有需要者吃到饱饭。为了方便起见,最好有关地点是在大和园一带。”
不管怎样,他们将在最近在位于万里望金华楼附近的新希望善心中医院设派饭据点。
他也呼吁人们为善要智慧,与其相信网上来路不明的要求协助的团体和个人,不如捐助实实在在做慈善的机构。
朱富强:开销靠理事会员资助
霹雳慈悲社社长朱富强表示,该社有给符合资格者每月200令吉的生活费援助,为期半年,冠病疫情爆发前共有三十多名受惠者,都是孤老,目前受惠者已增加了约10%,新增者包括失去工作或生病的四五十岁的青壮年。
“年轻一群在求援方面通常都会表现得比较含蓄,敢提出来都是因为在实在没有办法。”
他说,因为行管令导致他们无法举办活动和等款宴会,因此该社的开销都是靠理事朋友及会员的资助,所以还可以维持。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