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巫秋燕
冰条或冰棒,是许多人童年时期的最爱,长大后遇见售买这种古早味冰条小贩,会有一种“我小时候的回忆”之感。
ADVERTISEMENT
对于60、70、80年代出世的孩子,在那个生活物质不是那么丰富的时代,小孩们的童年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没有脸书,在生活中可以吃到一条甜滋滋的冰条,可以乐上一整天。
那时候家长没有多余的钱购买冰条逗乐孩子,就会想办法自己制作,家里有什么材料就做什么,家有种植到桔子,就制作成桔子冰条,有吃剩的红豆糖水,就留下来制作成冰凉的冰条。
就这样,冰条为当年孩子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童年记忆,长大后看见古早味冰条的踪影,就会勾起了无限的回忆。
何秀萍:糖水吃不完就制成冰条
出生于50年代尾的何秀萍(62岁),从小住在拱桥新村,小时候家里没有冰箱,直到13、14岁时,家里添购了新冰箱,才有机会吃到母亲制作的住家式冰条,在大热天里,尝着冰凉的冰条,不但透心凉,也是一大乐事。
“40年多前,在那个物质不发达的时代,家里如有吃不完的红豆水、绿豆水,母亲就会用来做成美味的冰条,她用桔子做成桔子酸梅冰条,当我看见冰条就觉得很开心,后来我也依照母亲的方式,以这样的方式做冰条给女儿吃。”
何秀萍表示,她记得以前小时候有吃过一种用长形塑料袋装的彩色冰条,以前学校门口有人卖这种冰条,那也是她童年回忆里冰条的模样。
当女儿梁佩云小时候,她常在家制作冰条给孩子吃,冰条都为她和女儿在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最爱吃桔子酸梅冰条
“以前我会把家里吃剩的红豆水拿来做冰条,也会用薏米和绿豆,有时想吃美碌口味的就制作美碌口味,也常做酸梅冰条口味。到了现在,我和女儿还是最爱吃桔子酸梅冰条,因为口味酸酸的,开胃又解渴,精神也为之一振!”
她上门到访亲戚家时,手里会带上自制的冰条,亲戚的孩子们看见她带着冰条上门,一样乐开怀,笑嘻嘻地迎接她的到来。
女儿梁佩云说,小时候买一条冰条大约是5和10仙,在那个年代也算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了。她记得小时候有一名亲戚是骑脚车卖冰条,在脚车后面绑着雪桶到处兜卖,亲戚也常请她吃冰条,让她对冰条一直念念不忘。
老街里有老味道
在二奶巷摆档卖冰条
何秀萍的女儿于2014年在旧街场二奶巷开店,配合老街的老味道,她制作古早味的冰条来卖,从古早味的沙士、桔子酸梅和红豆三种口味出发,后来应顾客的需求,研发了新的口味如百香果和草莓火龙果口味。
她说,在二奶巷摆档的时候,她都爱戴上一顶帽子,如今已成为她的招牌形象,帽子婆婆就是她了,游客也很容易把她认出来。
她透露,偶尔有一些公公婆婆经过看见这古早味的冰条,勾起了他们的童年回忆,于是买来给孙子吃,可是有些小孩子不懂得怎样吃,她看了也觉得莞尔。
没添加防腐剂
她说,这些古早味的冰条,每个人在家里也可以自己动手做,没有添加防腐剂,让孩子吃了也安心。
她说,桔子和酸梅,是用新鲜桔子加一粒酸梅及加糖煮成桔子水,待冷却后放进长条形的塑料袋里;红豆则要煲几个小时把红豆煲成绵密后才行;至于百香果则要挖取果肉再稍微搅烂;结合草莓和火龙果的冰条也搅烂至细滑,以尝到果香味。
“我发现小孩子多爱吃沙士口味的冰条,那是一种没有气的‘沙士精’来制作的,我用大约4500毫升的水、一支495毫升的沙士精、800克糖,以慢火煮到沸腾后待冷却,然后再装进长条塑料袋,大约可以制作成40条,过后放进冰箱里冷藏一天就可以吃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