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巫秋燕
攝影:鄭霹麟
ADVERTISEMENT
(怡保26日訊) “老細,給我1 kilo蘇打餅,1包糖還有1支油!”安娣騎著摩托車,不必熄掉引擎,不必走下摩托車,稍微提高聲量往雜貨店內喊一喊,老闆就會把物品湊齊交到手上,原來雜貨店一早已提供現在正夯的“得來速”服務。
傳統雜貨店有著許多人的共同溫暖回憶,沒有光鮮亮麗的裝潢,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從生活雜貨至日常用品,甚至飼料都有。
當年超市、霸市、便利店未普及化之時,人們要購買開門七件事的柴米油鹽醋醬茶,不是上巴剎,就是往雜貨店裡鑽。家庭主婦為了柴米油鹽往雜貨店跑,小孩溜進雜貨店裡,眼睛總會瞄著一罐罐裝著的糖果和一包包的零食及小玩意,樂而忘返。
它是鄰里話家常的地方,也是許多人印象中最日常的生活風景,不只是為人們提供生活所需,老闆和顧客之間也有著濃厚的人情味。
近年來超市、霸市、便利店紛紛崛起,有的傳統雜貨店已經轉型,也有雜貨店業者慨嘆瀕臨苟延殘喘的情況,也有業者嘆沒有接班人,面對後繼無人的窘境。
但是,不代表傳統雜貨店已無容身之處,有些經歷兩三代人的傳統雜貨店仍能歷久不衰,堅守祖業,以不變應萬變。
在怡保新村裡如兵如港、鬥華新村、崑崙喇叭、萬里望等地,仍可找到不少傳統雜貨店的蹤影,一些傳統雜貨店還保留著木板建築物的面貌,有的還沿用著吊拉式的錢桶,老闆把收到的零錢放進吊拉式的錢桶裡,拉上拉下的,成為傳統雜貨店的經典畫面。
自從去年3月18日,政府因冠病疫情實施行管令,限制出門人數和外出距離,新村或巴剎附近的一些傳統雜貨店人氣不減,依然是居民最熟悉且最有溫度的採購生活用品之處!
許多長期光顧的熟客成為了老朋友,常閒話家常。老闆會向顧客介紹哪個牌子的物品比較好用,老闆娘興起時會跟顧客分享煮菜心得,要加什麼料才好吃,早年還有提供送貨服務,這種有溫度的交易,形成了一種珍貴的社區關係,也是傳統雜貨店最獨有的魅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