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专栏

|

乐活频道

发布: 4:47pm 11/08/2021

樂活頻道 | 承載傳承價值 古錢幣說歷史

作者: 林彩洁
最早的锡币有形状,不同的形状用以兑换相应的货品,后期则改成圆形。
最早的錫幣有形狀,不同的形狀用以兌換相應的貨品,後期則改成圓形。

林綵潔:報道

丁祖興:攝影

ADVERTISEMENT

“本土的錢幣演變從錫幣開始說起,最初的錫幣是有形狀的,最常見的形狀有魚、肉和葉狀,不同的形狀用來兌換相應的貨品。”

錫幣形狀每人所看所猜不同

說罷,霹靂州錢幣收藏協會會長周敬晃拿出幾塊色澤斑駁的錫幣,雖然這些錫幣有形狀,但是卻看不出是什麼物件的形狀,有的是長條狀看似鑰匙,有的是半圓形看似對摺的輪子。

他說,後期的錫幣則改成圓形,錫幣上印有阿拉伯文字的面值和圖紋,但是歷經多年後,大部分的紋路已經被磨平,古時這些錫幣也以重量來衡量價值。

這些一枚枚圓形的錫幣厚薄不一,大多數的紋路已看不清,可是有的隱約間能看見彷佛是大象,亦或是馬的圖案,有趣之處在於每個人所看所猜都不相同,讓這些古幣多了一份神秘感。

周敬晃认为钱币收藏与历史密不可分,用心探究将可发掘出各种未知的讯息。
周敬晃認為錢幣收藏與歷史密不可分,用心探究將可發掘出各種未知的訊息。

周敬晃收藏钱币数十年,迄今仍不断进行研究和攥写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将资讯传承下去。
周敬晃收藏錢幣數十年,迄今仍不斷進行研究和攥寫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將資訊傳承下去。

受長輩影響開啟收藏之路

周敬晃說,收藏古幣和古鈔與認識歷史密不可分,收藏者可通過古幣,探究出當代的歷史事蹟、文化、經濟、特點、生活和進化史等。

他說,小時候長輩給了他一些古錢幣,其中一張讓他印象深刻的是面值1仙的本土紙鈔,他驚奇竟然有面值這麼小的紙鈔,也感嘆從前的物價水平原來這麼低。

他也說,幼時受長輩的影響,奠下他對收藏的興趣,小時候他專門收集郵票,到了20歲才開始自掏腰包買下古錢幣,正式開啟錢幣收藏之路。

通過拍賣會“以藏養藏”

周敬晃說,早期錢幣收藏在我國未盛行,市面上的相關書籍少之又少,直至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時才出現錢幣收藏的風氣,而2000年初期錢幣收藏在社交媒體上普及化,短短几年間出現了很多玩家。

他表示,他收藏各國和各類的錢幣和紙鈔,收藏品不計其數,但是他主力鑽研本土錢幣,也把自己的研究所得記錄在學術文章上。

“很多人認為收藏是件‘燒錢’的事,但是錢幣收藏有其歷史和傳承的價值,所以我大力推廣,尤其鼓勵年輕人加入這個行列,我們通過拍賣會,為錢幣收藏增加投資價值,以便收藏者可以‘以藏養藏’,支持他們的收藏之路。”

他說,但是他認為收藏者的心態很重要,不要遺忘收藏的初衷,收藏的同時也得專注研究才能發掘出新的資訊和知識,錢幣承載著歷史信息,若不加以探究和發掘,這些訊息將會出現斷層。

本土钱币从马来王朝时期的锡币(右上角起往左)开始,经历英殖民时期、日据时期、英属马来亚时期,之后才正式发行马来西亚货币。
本土錢幣從馬來王朝時期的錫幣(右上角起往左)開始,經歷英殖民時期、日據時期、英屬馬來亞時期,之後才正式發行馬來西亞貨幣。
英殖民时期历经维多利亚女王、爱德华七世、乔治五世、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二世的统治,每一段时期的钱币都见证着历史的推进。
英殖民時期歷經維多利亞女王、愛德華七世、喬治五世、喬治六世和伊麗莎白二世的統治,每一段時期的錢幣都見證著歷史的推進。

以金屬價值制定硬幣面值

周敬晃說,本土錢幣史歷經馬來王朝時期、英殖民時期、日據時期、英屬馬來亞時期,之後於1967才正式發行馬來西亞貨幣。

他表示,18世紀英殖民時期,經過維多利亞女王的統治,爾後為愛德華七世、喬治五世、喬治六世和伊麗莎白二世。

“維多利亞女王時期,硬幣轉用金、銀和銅鍛造,以金屬的價值制定硬幣的面值,而當時也只有硬幣,還沒有紙鈔,直至喬治五世時期才出紙鈔。”

日据时期,日本政府发行的军票在日军溃败后变得一文不值,因为纸钞上印有香蕉树而被称为“香蕉纸”。
日據時期,日本政府發行的軍票在日軍潰敗後變得一文不值,因為紙鈔上印有香蕉樹而被稱為“香蕉紙”。

日軍戰敗“香蕉紙”一文不值

周敬晃說,為了提高硬幣的耐蝕性,喬治六世時期就開始採用鎳鍛造硬幣,而那個時期鍛造硬幣的金屬主要為銅和鎳,直到伊麗莎白二世統治的後期,所有硬幣皆以鎳鍛造。

他表示,1941年馬來亞進入日據時期,日本政府發行沒有儲備金的軍票,也就是俗稱的“香蕉紙”,在日軍戰敗後變得一文不值。

他說,日軍潰敗撤離後,馬來亞續沿用喬治六世和伊麗莎白二世時期的錢幣。

马来西亚国家银行于1967年正式发行第一版本的纸钞(上方第一张往下),而现在通用的纸钞已是第四版本。
馬來西亞國家銀行於1967年正式發行第一版本的紙鈔(上方第一張往下),而現在通用的紙鈔已是第四版本。

1967年發行第一版本紙鈔

周敬晃表示,馬來亞於1957年獨立,但是並未發行本身的貨幣,當時馬來亞聯邦、新加坡、砂拉越、北婆羅洲(現在的沙巴)和汶萊的貨幣由馬來亞和英屬婆羅洲貨幣委員會監督管制。

马来亚和英属婆罗洲货币委员会曾发行两款纸钞,分别是俗称“帆船”(上)的1元和“水牛”的10元。
馬來亞和英屬婆羅洲貨幣委員會曾發行兩款紙鈔,分別是俗稱“帆船”(上)的1元和“水牛”的10元。

“這些地方當年統一使用由委員會出的貨幣和伊麗莎白二世時期的硬幣,委員會當年只出了3種貨幣,一種是俗稱‘帆船’的1元紙鈔,另一種是俗稱‘水牛’的10元紙鈔,硬幣則是銅製的1仙,硬幣上印有兩把馬來短劍。”

他說,一直沿用至委員會正式解散,馬來西亞國家銀行於1967年6月12日才發行第一版本的紙鈔,印有第一任元首端姑阿都拉曼的肖像和獅子頭水印,現在我們用著的鈔票已經是第四版本。”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