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及房屋被视为一家人的基业,许多人的观念是在有了事业基础后,第二个目标便是要拥有一所属于本身的房屋,然后才繁衍下一代。
这种观念对许多华人而言更是根深蒂固,早年南来的华裔在有了积蓄后便会买地买房,以便安居乐业。
ADVERTISEMENT
也有部分华裔在抵达这些土地后,将森林及荒地开垦成良田及房地,并从此落地生根,但他们经常面对的难题,是无法获得一纸地契或农耕地契。
最近,霹雳州政府陆续发出地契予州内一些木屋区居民,这些木屋区多年前便被计划转为重组村,但居民引颈长盼数十年甚至是百年,才如愿以偿。
在太平亚三古邦的中山路,百年前便有居民定居,当时传统的社会模式是居民都开垦数英亩土地,除了建屋安居,也种菜养猪养鸡鸭等。
居民在定居后也意识到拥有土地的重要性,在殖民时期就开始申请地契,但一直没有下文,但他们没有放弃,一代接一代,锲而不舍的接力式不断申请,而这一申请便是漫长的百年,并经历了五代人。
居民在经过数代的“长征”后,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不久前获得一纸地契,以便可以重修或重建已破损的木屋。
霹雳州务大臣沙拉尼的政治秘书桑沙哈在派发地契给予中山路居民时说,政府并非只是在大选届临时才派发地契给予居民,而是在居民需要时便派发。
桑沙哈的谈话应会受到许多仍未获得地契的木屋区居民的欢迎,因仍然有许多居民无法获得地契,而住在非法屋地上。
在没有地契及无法获得保障情况下,这些居民可说是忧心忡忡,担心不知何时当局会派员来推倒木屋,而失去栖身之所。
此外,许多非法木屋居民无法获得水电供应,连最基本的生活设施都没有,而当我国在迈向先进国之际,这种情况无疑是令国家感到尴尬的。
居者无其屋的其中一项原因,是一些政治人物以本身的利益作为考量,或是以地契作为要居民在大选时支持的筹码,所以当政府在派地契时,大家心知肚明,要大选了!
在首相提出“大马一家”时,上述试图以屋地“钓”选票的招数应该摒弃,并快速的发出屋地或耕地予真正需要者,才能达到耕者有其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