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彩燕喜歡在旅途中逛市集,當看見精緻小巧的手作品時候,心情特別愉快;後來她決定全心投入成為手作者,一開始她購買各種布料來做飾品,後來為了不浪費用剩的布碎,她把布碎製成一件件小巧精緻的作品,如書籤、冰箱磁鐵、別針、吊墜等,為碎布賦予第二生命。
她熱愛閱讀,最滿意的布碎作品就是精巧的書籤,她用布碎做的書籤,顏色繽紛多彩。心思細膩的她,會用不同顏色的書籤來搭配書本的封面,在閱讀書籍和手作設計中,同樣找到無窮的生活樂趣。
ADVERTISEMENT
梁彩燕對大象情有獨鍾,數年打造了“Why Not Elephants”品牌,在怡保光興藝術坊開檔擺賣自己製作和設計的大象造型飾品。近來她也投入在“Zero Waste Project”(零廢棄計劃),使用布碎做鎖匙圈、吊墜等。

她接受《大霹靂》社區報訪問時表示,為了營造出一個友善和環保的購物環境,她決定展開這項零廢棄計劃,把之前製作飾品用剩的布碎循環利用,賦予布碎新生命。

做飾品剩布料 引發巧思
“我平時製作的飾品需要採用大量布料,有些布料裁剪出來後剩下布料的邊緣,如果丟棄覺得浪費,捐出來可能沒有人需要,後來決定展開零廢棄計劃,善用布碎,減少浪費,增加布碎的價值,只要花一些心思去構思和設計,布碎也可以發揮力量,變成精美的小飾品。”
她指出,她用布碎製成的手工品包括冰箱磁鐵、別針、吊墜、書籤、鑰匙圈、髮箍等,如果不說,一般人也不會察覺這些精緻的飾品、紀念品是用布碎製作的。

在她的作品當中,有不少是採用峇迪布料,她偏愛峇迪布料,認為峇迪布是大馬人的象徵,而她的核心作品“大象”飾品,就大量採用了峇迪布料來製作,以營造出濃濃的本地風情。
她用布碎縫製出的作品,大多數是以縫紉機制作,只有一款超小的小象飾品,是用純手工縫製,因為所用的是很小塊的布碎,必須用手來縫製而成,雖然要花上一些時間來縫製,但她樂在其中。

她說,起初她的愛好不是縫製東西,她當了上班族20年後,覺得身心疲憊,於是辭去工作,以半年的時間旅遊看世界,熱愛逛外國市集的她,會購買當地的飾品作紀念,因而也啟發她動手製作喜歡的大象飾品,成為手作者一員。

進一步讓二手衣重生
她表示,除了零廢棄計劃,她也進一步展開UPCYCLE(升級再造)行動,就是把二手衣服進行改造,將二手衣物的布料裁剪出來製作成另一種作品,這是賦予產品或材料第二生命的一種方式。

她說,在疫情爆發之前,她喜歡到吉隆坡逛二手貨市場,尤其是二手衣物,她最近把一件二手日本浴衣的布料裁剪出來,縫製成筆記本套和大象吊飾品。
她認為,無論是供應商或購物者,都鬚髮揮各自的作用,而供應商可以減少產品包裝中的一次性塑料袋,選擇更環保的塑料,購物者則可以自備可重複使用的購物袋,在購物時拒絕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相信大家同心協力,可達致環保、零浪費的目標。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