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電氣技師、一名建築業員工,這兩個對種植完全是不相關的行外人,在種植上碰了無數的釘子,憑著不服輸的幹勁,終於摸索出種植的技巧,種出口感脆甜的泰國蜜瓜。
初期學種植吃不少苦頭
ADVERTISEMENT
劉嘉程(38歲)務農前是電氣技師,和他一起轉行當起“農的傳人”的表妹夫吳翰紳(29歲)之前在澳洲從事建築業。2名農業門外漢在學習種植時吃了不少苦頭。
接連因種植失利而虧本,也想過放棄,惟劉嘉程慶幸他們堅持下來,逐漸摸索到種植技巧,才能反虧為盈,種植事業漸入佳境。
種植初期,劉嘉程把種植當作實驗,什麼辦法都要試一試,比如從中國網購各種不同品種的蜜瓜種子回來、施肥讓蜜瓜強壯等。
沒經驗總會碰壁,中國品種蜜瓜因本地天氣不適合而收成不理想;聽別人說施某種肥料對農作物好,結果買回來施肥後卻讓蜜瓜營養過剩,大批的瓜壞了。
他在種植蜜瓜前期屢試屢敗,跌跌撞撞3年,直到朋友介紹適合本地種植的泰國品種,才取得突破。
農業業績靠勤勞
他們的泰國蜜瓜是在溫室種植,種植過程有機施肥。從一張白紙到抓到技巧,靠的是網上自學農作知識,同時向臺灣專門種植蜜瓜的朋友討教。問劉嘉程農業事業要有成績得靠什麼,他不假思索的說:勤勞!
“農業就是體力活,不勤勞不行。勤勞是唯一的訣竅,包括不斷學習種植的新知識,充實自己的知識,我們還是會繼續邊做邊學,以更好的技術讓收成更有成績。”
本地大部分的蜜瓜是稱為太陽哈密瓜(sun melon)的品種。劉嘉程表示原本也想種這款蜜瓜,但因沒人賣他種子而作罷,改種本地市場較少人種的泰國蜜瓜。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少人種代表市場競爭小,潛力無限。
他們現在擁有4個瓜棚,蜜瓜成長期約90天,一年可收成4次,以每個瓜棚收成約500個瓜,一個瓜售價約10令吉估算,收入比之前的工作高出許多。
指定時段授花粉
種植蜜瓜不算難,劉嘉程認為,難度頂多屬中級,難的是修剪瓜藤、授花粉這些功夫,非常繁瑣。除了他和吳翰紳兩人打理,還要加上3名工人協助。工人馬不停蹄一整天修剪,一天最多隻能完成兩個瓜棚的修剪工作。
授花粉有指定時段,早上7時至9時之間陽光充沛又不會太曬,最適合授花粉。授花粉這個步驟成功了,才會結出果實,所以這個步驟對產量很關鍵。
種植蜜瓜的泥土不講究,一般農用黑泥即可。劉嘉程自制有機肥,是以咖啡渣、黃豆渣、腐爛水果和魚、雞蛋殼發酵而成,每隔7到10天施肥一次。平時無需特別施肥,只澆清水。
“澆水次數一天最少3次,天氣炎熱時可達至5次。幼苗期最需要大量的水分。”
蜜瓜種子放在特製的託盆裡大約4至5天,每個早上8時至10時之間陽光不猛烈,要把幼苗放在太陽底下行光合作用,之後就得放回陰涼處。當種子冒出嫩葉,就可以移往土地種植。
小嫩芽在約一星期後就會冒出瓜藤,當瓜藤長出約1公尺長度,要在瓜棚頂部往下綁繩子,好讓瓜藤可以順藤而上地生長。約莫一個月時間,蜜瓜長出的葉子數量達到25片,就得剪掉最頂端的瓜藤,以便抑制瓜藤繼續往上長,控制養分吸收。
初生的蜜瓜果實如橄欖果般大小,一個月時間就長成成人手掌的尺寸;成熟可採收的泰國蜜瓜大小如小孩踢的足球。
養分控制不當成畸形蜜瓜
要如何從外型分辨何謂美的泰國蜜瓜,劉嘉程說,體型圓滾滾不畸形、瓜皮花紋爆裂度要勻稱。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好好修枝管理,養分控制不當,蜜瓜就會長成畸形,出現“有腰身”、“頭大身細”的形狀。
詢及目前的產量品質,他表示,種出好的泰國蜜瓜成功率達90%。訪問當天找了幾個瓜棚,好不容易才找到少許畸形果,證明他所言不虛。
他說,每個瓜藤間要距離16毫米,絲毫不能差,不得貪多種密集,否則就會不通風。為了營造通風的環境,溫室加設了抽風機。
“溫室種蜜瓜有兩大好處,即防蟲害和方便控制水分。若戶外種植,碰上雨天水量會太多,不利於蜜瓜生長。”
他指出,蜜瓜成長期間最怕有白蝶蟲、薊馬蟲,這些蟲子對葉片的破壞力極強,一旦染病,產量會從100%降至約60%;蜜瓜的外形要不長不大,就是甜度不夠。
蜜瓜從深青色轉為淺青色是逐漸成熟的象徵,3個月後會變成黃澄澄的顏色,就是收成的時候啦!
銷售管理知識不可或缺
他認為,農人除了要懂種植,銷售、管理的知識也不可或缺,經驗是透過失敗累積而來的。他初期缺乏銷售經驗,蜜瓜透過中間人售賣,每公斤只賣5令吉。後來他自設網站,直接賣給消費者,更有賺頭。
在管理方面,為了鼓勵工人努力工作,他會在產量達到一定標準後,給工人抽取佣金,有了佣金作為獎勵,工人會覺得努力是有額外收穫,就會更賣力工作。
“我不會隨波逐流,聽別人說種什麼賺錢就改種其他的。我只種木瓜和蜜瓜,繼續專研讓品質提升。接下來我會增建瓜棚,以便提高產量。”
他表示,種植知識和新科技日新月異,永遠學不完,他會持續學習。看到顧客對他的蜜瓜給予好評,再辛苦也讓他甘之如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