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場深度旅遊,細品每個細節,甚至是從旅途中不斷學習和增廣見聞!
ADVERTISEMENT
多年來,霹靂州給遊客的印象多停留在短程旅遊或美食之旅,難道除了這些,州內就沒有其他特別之處了嗎?
如果你問我,我會跟你說:“非也!旅遊其實不僅限於到各景區走馬看花和純粹拍照打卡留念,如果你對大自然感興趣,又喜歡探索大自然的奧秘,那肯定不能錯過接下來將為你們介紹的景點。”
著重保育 教育 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相信大家曾聽聞近打穀地質公園(Geopark Lembah Kinta),它是繼吉打浮羅交怡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承認的世界地質公園後,馬來西亞第二個國家地質公園,也是霹靂州第一個國家地質公園。
近打穀地質公園目前共涵蓋18個地質區域(Geotapak),其中包括崑崙班讓、打捫洞、拿督山、崑崙喇叭、烏魯澤坡瀑布、拱橋山、崑崙浪、烏魯近打生態森林公園、打昔山、魯博迪瑪溫泉、椰殼洞、坎都洞及金寶河激流等。
那何謂地質公園呢?根據地質科學的含義,並非任何地區都符合成為地質公園的條件,首先地質公園必須擁有足夠寬敞的範圍、具有清晰的邊界及富有數個能代表區域、國家或國際的地質遺產地,並通過發展尤其是旅遊業來提升當地的經濟和居民文化價值。
此外,地質公園也著重於3個要點,即保育、教育和可持續發展,所以只有通過這些評估的區域,才可獲得認可被頒佈為地質公園。
提升玲瓏地質公園地位
繼近打穀地質公園後,能源及天然資源部也聯手相關的政府部門,積極在霹州研究和增設第二個地質公園——玲瓏地質公園(Lenggong Geopark),並希望在將來能從國家地質公園提升至世界地質公園的地位。
玲瓏谷位於上霹靂縣,知名度雖然不及很多旅遊景點,但基於當地發現的文化遺址,具有很高的考古價值,以致玲瓏谷繼檳城和馬六甲後,成為我國第三個世界文化遺產地。
再追溯到1991年,考古團隊甚至在玲瓏谷發現了擁有1萬多年曆史的“霹靂人”(Perak Man)遺骸化石,可說是古人類遺蹟的重大發現之一,且依據研究學家的推論,“霹靂人”雖然天生長短腳有殘缺,但因為擁有高智商而備受其他族群敬重。
涵蓋21地質區域
根據能源及天然資源部倡議的玲瓏地質公園,共涵蓋了21個地質區域和具有觀光吸引力的地點。對!你沒看錯,玲瓏有潛質的地質區域比擁有18個地質區域的近打穀地質公園還多,且每個地質區域都各有特點,沿途驚喜連連,讓人大開眼界。
玲瓏地質公園涵蓋玲瓏、肯納寧、德美隆及榴槤比幣副縣,範圍達2497.57平方公里,涉及2萬9020名居民,這裡的居民大多數是巫裔,主要的經濟中心點在玲瓏市區。
在本期的《疫遊霹靂》,讓我們跟隨能源及天然資源部的腳步,從怡保地質博物館展開探索之旅,再體驗近打穀和玲瓏地質公園數個被列為地質區域的景點,邊走邊學習。
景點1:怡保地質博物館(Muzium Geologi)
介紹採礦過程礦石用途
此博物館由馬來西亞礦物與地質科學局管理,雖然位於蘇丹阿茲蘭沙大路旁,但不多人知道可前往參觀。館內收藏了各式各樣來自國內外的化石、礦物、石頭及值錢的寶石等。
博物館也展示了昔日用於採礦的工具,讓民眾更瞭解採礦的過程,同時通過模型展示地下水源發展,以及推廣我國地質遺產,大家可以一邊參觀一邊細品各種礦石的用途和價值。
此外,在近打穀地質公園被頒佈為國家地質公園後,該局也增設了近打穀地質公園展覽廳,由於目前館內的空間有限,當局唯有騰出一個小房間作為展覽廳,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有關地質公園的資料可說是應有盡有,還有吸睛的視頻介紹各景點和土產。
參觀時間:
上午9時至中午12時,下午2時30分至4時30分(星期一至星期四)
上午9時至中午12時,下午3時至下午4時30分(星期五)
*星期六、星期日、公共假期休息
門票:免費入場
景點2:加影洞(Gua Kajang) 海洋生物死亡堆積成石灰石
加影洞是象頭山(Bukit Kepala Gajah)石灰岩群中的洞穴之一,該洞穴位於距離玲瓏市鎮以北約2公里處的甘榜格洛(Kg. Gelok)。
該洞穴的歷史與近打石灰岩的形成相同,擁有2.6億至4.43億年的歷史,位於海平面不超過10公尺。
洞穴由珊瑚礁沉積物和死去的海洋生物骨骼聚集在海底形成石灰石單層,之後隨著時間的流逝,該石灰層不斷增長,加上壓力、壓實度和溫度升高,死亡的海洋生物層變成了我們如今看到的石灰石。
此外,從加影洞白色發亮的石灰石可知,形成這種石灰石的環境是在氧氣含量高的淺海中。且從考古學的角度來看,該洞穴是一個距今6000年至1萬1000年前的遺址,代表了上古石器時代(Epi-Paleolitik)和新石器時代(Neolitik)。
開車可輕鬆抵達洞穴外
加影洞是各種岩石的防護洞,因經過數百萬年前的水蝕而具有隧道狀的洞穴特徵,它清晰展出了洞穴的形態特徵,如鐘乳石、石筍、石柱和附在洞壁上的結節等。
在這裡,車輛不僅可輕鬆抵達洞穴外,參觀者也能目睹馬來西亞理科大學設立的前發掘現場,並在該處發現了上古石器時代的女童骨骼;參觀者還能瞭解礦物沉澱過程所產生的鐘乳石、石筍和石柱等結構。
由於當地還有數個洞穴,參觀者還能通過叢林探險活動來認識和欣賞周遭的花草樹木,該處還有一座木橋可通往過午洞(Gua Asar)和公主洞(Gua Puteri),同時通過導遊的講解獲得更多資訊。
加影洞目前由中部區域國家文物遺產局管轄,有興趣參觀的民眾可先聯絡玲瓏考古博物館(Galeri Arkeologi Lenggong)的國家文物遺產局諮詢和預約以做出安排,聯絡號碼(05-767 9700)。
景點3:武吉布農隕石撞擊地(Tapak Impak Meteorit Bukit Bunuh)
183萬年前隕落產生撞擊石
海拔180公尺的武吉布農位於玲瓏哥打淡板,是一片油棕園,只有乘車入芭一段路程後,才能見識到滿地的撞擊石如隕磺礫岩(Suevite)。
在開始說隕石撞擊地之前,也許大家會好奇此地為何命名為武吉布農,因馬來文“Bunuh”是殺戮的意思,Bukit Bunuh直譯便是“殺戮山”。
傳說在很久以前,這裡住了一對夫妻,丈夫某天夢見自己會在不遠處的河裡發現一些寶藏,惟須先殺死自己的妻子才能獲得寶藏。於是他把夢境告訴妻子後,便親手將妻子殺死了。
隨後丈夫真的在河裡找到寶藏,當他準備把這個喜訊與妻子分享時,他才想起妻子已被他殺死,丈夫感到後悔莫及,最終選擇了輕生。自此,後人便將此山稱為武吉布農。
除了上述傳說,武吉布農另一個特別之處就是當地在183萬年前,曾遭墜落的隕石撞擊,還形成了一個直徑8公里的隕石坑,更產生了各類撞擊石,如非常罕見的隕磺礫岩,皆是國家新的地質單位。這也是世界上可以追溯到183萬年前受到影響的唯一證據。
根據地質學家的研究,這些撞擊石原本埋在土地內,後來經過歲月的洗禮,泥土慢慢流失,才逐漸浮現在地面。
此外,該遺址也揭示了55萬、27萬、4萬和3萬年前,上古石器時代文化的證據,這也意味著早在183萬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於此,這個社區不僅適應湖泊的環境,還曾建立石器工坊。
為了讓有興趣的參觀者一睹這些撞擊石的風采,馬來西亞理科大學準備了一個配套,讓到訪的參觀者在該大學考古專家的率領下,聆聽他們的親身經歷,包括自2001年起如何發現該處的隕磺礫岩。
同樣的,有興趣參觀的民眾須先聯絡玲瓏考古博物館的國家文物遺產局,只有在獲得批准和進行預約的情況下才能前往參觀。
景點4:武吉沙比火山凝灰岩(Debu Volkanik Toba Bukit Sapi)
印尼火山灰飄來形成凝灰岩
凝灰岩是火山灰沉積而成的岩層,馬來西亞雖然沒有火山,但能在玲瓏武吉沙比看到凝灰岩,著實令人嘖嘖稱奇。
根據理科大學考古隊的研究,這裡的凝灰岩是7萬4000年前,印尼蘇門答臘多峇火山爆發,當時的塵埃散佈到空氣中,隨風飄至玲瓏一帶並沉積在此所形成。
武吉沙比距離玲瓏市鎮約5公里,民眾可在灰白色的凝灰岩前拍照打卡,看看凝灰岩到底長什麼樣子,但為了保護這擁有萬年曆史的遺蹟,切記不要隨意去鑿巖壁哦!
掃描二維碼,觀看視頻。
這些撞擊石原本埋在地下,後來隨著時代變遷泥土漸漸流逝,才能在地面上看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