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南來的潮州人,漂洋過海到南洋,進入馬來亞霹靂州安順定居後,部分潮州人以織竹籮為生。時至今日,安順的織竹籮人家仍清一色是潮州人。
在過去,竹籮用途多,銷量也很不錯,許多窮家子弟,在放學回家後,就到這些織籮人家去工作,賺取微薄工資,協助父母維持家庭開銷。
ADVERTISEMENT
安順黃怡生、黃平生兄弟自懂事以來,便跟隨父親黃克勤編織竹籮,長大後兄弟繼承父親的竹籮生產事業,一直經營至今。
他們兄弟向星洲日報《大霹靂》社區報說,在他們小時候,安順竹籮生產達到頂峰,當時整個安順有50戶織竹籮人家。在安順芭尾新村,幾乎每走幾步,就見到有人在織竹籮,這是因為織籮人家會將部分織籮工序,分發到一些家庭去,讓他們在自己的家工作賺取額外收入。
“當時竹籮用途多,包括用來裝蔬菜、水果、鮮魚蝦、熟魚等。如今水果、鮮魚大都轉用塑料容器包裝,除了一些蔬菜種植者仍採用大竹籮外,我們生產的小竹籮主要只用在熟魚製作上。”
安順織籮人家剩4戶
黃怡生說,目前安順製作竹籮的家庭只剩下4家,與竹籮製作全盛時期,簡直是天淵之別,也令人唏噓不已。
“過去窮家孩子,會到織籮人家去協助織籮工作,為家裡賺取一些工資,如今的孩子也沒有這麼做,而仍協助織籮工作的都是中年以上的家庭婦女,也沒有新人加入。”
黃怡生:本地產種類多達百種
勞勿竹子品質好不易斷
黃怡生說,在舊年代,織籮家庭從距離安順不遠的甘榜牙也購買竹子,當時通過霹靂河,以水道運到安順,但如今已沒這麼做。
“目前我們從彭亨內陸的瓜拉立卑辦來竹子,作為竹籮生產材料,而最好的竹子產自彭亨勞勿。品質好的竹子不易斷,在編織籮工作上也比較好做。”
“其實馬來西亞生產的竹子也蠻多,種類達百多種,可惜的是馬來西亞織籮業卻已走向沒落。”
黃怡生說,每天清晨,他們兄弟會到工廠來,用機器將長長的竹子,切斷成所需的長度,再以另一臺機器,將切短的竹子再切成如木尺般的竹條,過後又再用機器將每一根竹條削成6片的竹片,這些竹片就是織竹籮的材料了。
他說,竹片材料準備好後,便交由織籃工人先織個籮底,他們稱為“踏底”。完成籮底後,再交給另一名工人,繼續編織籮身,完成整個竹籮的編織工作。讓不同的工人做不同階段的編織工作,這將使工人更熟練,能更快速完成工作。
“為了節省運輸時的空間,得將20個小竹籮串成一個如大車輪般的大竹籮串,這就可運送到生產熟魚的魚行去。”
“熟魚生產至今仍使用竹籮,是因為製作熟魚時,將魚置入竹籮上,整個竹籮和魚一起經過沸騰的熱水道煮熟,如果採用塑膠桶,塑膠桶將無法承受沸水的熱度,所以他們必須採用竹籮。熟魚的製作也讓竹籮行業能延續下來。無可否認,竹籮編織行業已漸式微,從事這行業者越來越少。”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