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决定了品种,品种则能决定品质和收成,因此在播种时,需先选对品质优良的油棕幼苗,再加上后期的良好管理,如定期施肥除草,才能保证油棕园的收成,进而为园主带来利润。
用来播种的油棕苗,源于油棕籽的培育,可能有人会问,小园主自行采收油棕籽来培育油棕苗,岂不省时省工还省钱。
ADVERTISEMENT
答案没有这么简单,原因在于培育优良基因品种的油棕苗,是一门专业的技术,虽然任何人都能用从油棕树上采割的油棕籽培育出油棕苗,但它的品种基因会“跑调”,不能保证用这种“天生天养”方式培育出的后代是优良品种,也无法保障未来的收成。
廖承原:油棕苗近期需求量飙升
在吉辇亚罗邦士(Alor Pongsu)经营油棕秧苗培育场的清龙有限公司负责人廖承原接受《大霹雳》社区报记者访问时说,培育油棕苗的工作,看似不难,工作也不繁杂,但当中需具备的农业知识及经验,一点都不能缺,否则就要随时面对亏钱。
他说,在我国,研发油棕苗品种的工作是由获得官访认证批准的大公司在做,而营销对象,主要属于小园主的私人公司苗场,它们向大公司采购已培育发芽的油棕籽或已培育达3个月大的幼苗来进行培育养苗,一直到9个月至一年后才出售给客户。
他说,过去他的苗场主要是购入油棕籽培育,需时约一年才能出售,而近期因油棕苗的需求量飙升至供不应求,因此他转而购入油棕苗来培育,6至7个月就可出售了。
“约一年前开始,因油棕果价格飙涨至历史新高,吸引了更多人进行翻种,或开发新地种植油棕,以至市场对油棕苗的需求量飙升,因此苗场也都想方法加快加大培育,如我的苗场就转而购入幼苗培育,以便可以提早3个月供货给客户。”

油棕籽刚发芽需细心照料
廖承原说,若是购入刚发芽的油棕籽培育,首3个月是赚不赚钱的关键期,在这3个月内,要像照顾新生婴儿一样细心照料,如浇水需适量,遮阳要做好,确保让刚发芽的油棕籽健康长成幼苗。
“在这期间,不能让太阳暴晒,水也不能浇得太过,而且不能施肥及杀菌除草。平均是一个月,幼苗可长出一片叶子,一直到了3个月或多一些,当幼苗长出4片叶子时,就把一棵棵的幼苗移植至比较大的塑胶袋里。”
他说,刚移至新袋种植的幼苗,不能马上让它在太阳下暴晒,需一点加一点的移开遮阳网,一直到移植一个月后,才能完全移除遮阳网。
“装在塑胶袋里用来培育幼苗的土壤,只能用泥土表层的土壤,因此苗场会向开发山区的商家购买这些适合培育幼苗的土壤,确保有足够的营养。”
他说,当幼苗移放至大太阳下培育时就可以开始施肥了,但也只能每两星期一次的少量施放,如一棵油棕幼苗只施放数粒的进口化学肥,避免施肥过量,造成幼苗“夭折”。
“施肥的次数保持在两星期一次,施放的量则随著幼苗的成长而逐渐增加。每日需早晚各浇一次水,喷射农药方面,每一星期至两星期,轮流喷射杀虫药及刹菌药。”
雄性油棕幼苗多 业者蒙亏
培育油棕幼苗的风险,除了会因管理不当而影响幼苗的生存率,购入的油棕籽或幼苗当中,若出现较多的雄性油棕幼苗(公树),也会让业者蒙亏。
廖承原的说,当幼苗培育至4至5个月时,工人就会展开一轮大规模的“捉公行动”,那就是从数百棵甚至是数千棵幼苗中,把被鉴定为“公”的幼苗揪出来弃养,不能卖给客户,因为“公”的油棕树在长大后不长果。

他说,厂商在培育新苗时,已经过一轮的性别筛选,卖给苗场的种籽或幼苗,属于“公”的不会太多,只有一些漏网之鱼,但苗场还是需进行筛选,绝不能出售给客户,这会影响苗场的信誉。
至于如何辨别“公树”与“母树”,他说,对于熟练工人,一眼就能从幼苗长出的叶子看出,如“公树”的每一张叶子都长得不平均,以及一般会比较瘦尖或细长。
收割期可长达25年
他说,大公司研发出来的油棕苗品种,也有适合在平地或山区栽种的划分,但最为重要的是,一定要选购产自有认证的产品,避免在油棕树种下两三年后才发现品种基因有异。
他说,油棕树平均是在3年树龄时开始产果,也就是说,若小园主从苗场购入已培育一年时间的油棕苗(高约4尺),那在移植种入土地后的两年就会有收成了,而油棕果的收割期可长达25年。
他提及,随着油棕果价格飙至新高,以致油棕苗的需求量飙升至供不应求,因此从半年前开始,树龄一年的油棕苗价格,也从过去的每棵12至13令吉,升涨至目前每棵16至17令吉了。
培育油棕幼苗只能用泥土表层的土壤,才能确保有足够的营养供给。(陈世传摄)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