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兆遠1日訊)根據福州人的傳統習俗,每年的農曆正月廿九,家家戶戶都會慶祝提倡孝道的“拗九節”,由外嫁的女兒在當天熬煮也被稱為“孝順粥”的甜粥,送回孃家孝敬父母。
不過隨著習俗的簡化與淡化,加上現今的許多為人女兒者都是遠嫁他鄉,或遷居外地,以致在路途太遠,送不上粥的情況下,每年農曆正月廿九給父母送粥的習俗,早已是買少見少,甚至是早已失傳,許多福州籍貫家庭都已不知有這一個習俗。
ADVERTISEMENT
蕭養慶:每年煮粥敬長輩派老人院
來自愛大華哲仁新村的年輕餐館東主蕭養慶(34歲),因受家庭教育傳承的影響,一直都非常重視這一個提倡孝道的節慶,因此他除了在每年的正月廿九這一天,會起早煮“孝順粥”給父母與家裡的長輩外,更會煮上一大鍋,用來派贈給老人院及親友們。
“我在這一天煮粥送粥的目的,不是說這粥有多好吃,而是要傳達‘敬孝’的意義,如讓老人院的長輩在吃著粥時,感受到後輩的關心,還有的就是鼓勵年輕朋友,尤其是福州人家庭,應該傳承這項好的習俗。”
蕭養慶分享了一個送粥的真實故事:“有一年我把粥送給一名年輕朋友時,告訴了他這粥的典故與意義,結果讓這名已許久未回家探望父母的朋友受到啟發,馬上撥電給父母問好及表示歉意,而這名朋友的父母,也撥電跟我說謝謝呢!”
蕭養慶說,年長的福州人長輩都知道這個節日,也都會記得這個節日,但在外的年輕孩子們,有得知道這節日,卻總是忘了在這一天給父母送上關心;也有的是根本不知道有這個節日,而他送粥給親友的目的,就是讓更多年輕朋友們,知道這個節日,並傳承這個節日。
當年爺爺述說節日典故
問及在他的家庭裡,是如何傳承這個節慶時,他回憶說:“爺爺還在的時候,就每年都耳提面命地向兒孫們述說這節日的典故,因此在我爺爺還在生時,每年的農曆正月廿九,姑姑們都會提粥回孃家。我的媽媽也會在這一天,煮粥提粥到外公的家去。”
蕭養慶說,自他創業開設餐館開始,就每年都會煮拗九粥給自己父母及送去老人院與親友家,已經持續了十多年,包括今天就把粥送給了二十多戶的親友們。
問及“拗九粥”的煮法時,他說,先把配料即花生與紅豆綠豆,分開煮熟,接著加入紅棗、桂圓、白果、冬瓜糖及糯米,一起用小火熬煮,煮到差不多時,就再加入班蘭葉與椰子糖提香及提味即可。
【拗九粥典故】
源於目蓮救母傳說
拗九粥是用糯米、紅糖,再加上花生、紅棗、茡薺、桂圓、白果及芝麻等原料煮成的一種帶甜的粥食,那麼為何會被叫做“拗九粥”呢?
根據網上搜索的資料有多種的說法與典故,而比較普遍的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與福州話中的“九”字有關,在福州民俗中,“九”字為數之終,年事及九,恐遭不測,必拗過乃九,方為吉祥,所以從古時開始,就有了在正月廿九這天,煮拗九粥送給別人才能把黴運趕走的習俗。
“拗九粥”,也被稱為“孝九粥”、“孝子粥”或“孝順粥,以致傳承了每逢農曆正月廿九,出嫁的女子要送拗九粥回孃家孝敬父母習俗的典故,則源於目蓮救母的傳說。
相傳古時有個目蓮,母親是個很霸道的女人,不僅虐待孩子還欺侮鄰里街坊,做了很多騙人的事,最後被關在牢房裡。
目蓮作為兒子要盡孝道給母親送飯,每次他探監時,送給母親的食物都被看守人留截吃去,後來,他想出一個方法,用茡薺、花生、桂圓、紅棗、紅糖等混合來著成糖稀飯,煮好後再施以黑芝麻,獄卒見到這黑黑的粥後,就不再截吃,才讓目蓮成功的把拗九粥送到母親手上。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