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年代,如果你在家中聽到瓷湯匙與瓷碗敲擊所發出的“當、當”聲,你就知道沿街叫賣的美味冬粉魚丸湯來了。
當時,叫賣冬粉魚丸湯的蔡尤和踩著一輛三輪車,載著各種用具及佐料,每當經過大街小巷或住宅區時,都會單手持瓷碗及瓷湯匙敲擊,發出悅耳的聲響,久而久之,冬粉魚丸湯也被稱為“噹噹粉”了。
ADVERTISEMENT
在沿街叫賣“噹噹粉”數十年後,目前蔡尤和晉樂齡之年,將生意交由外甥王俊偉經營,而“噹噹粉”也已找到了固定的地方,即在保閣亞三巴剎旁售賣,沿街響起的“當、當”因此也成了絕響。
雖然如此,“噹噹粉”仍保持原汁原味,甚至採用的設備也沒有走樣,如仍然採用三輪車模式、煤氣爐、大光燈,而佐料一樣沒有減少。
舅舅從賣“河嘻”發家
王俊偉指出,其舅舅在1970年代前往怡保,加入了售賣“河嘻”的流動小販團隊,當時是由一名老闆準備材料,讓約10名小販踩著三輪車四處叫賣魚丸清湯粉(河嘻),而售賣者可以從中賺取佣金。
他表示,當時售賣的“河嘻”包括了黃面、米粉、粿條及冬粉等,並加入了魚丸及豬肉丸等配料。
“約於1980年,舅舅回到了家鄉太平,開始自已創業兜售“河嘻”,同樣的踩著三輪車到各地叫賣,但由於冬粉最受歡迎,舅舅便只售賣冬粉,成為家喻戶曉的冬粉魚丸湯了。”
王俊偉說,舅舅在3年前逾70歲,要將經營了近40年的“噹噹粉”就此放下非常不捨,他因此決定接下“噹噹粉”生意,以延續這個太平獨一無兩美食的生命。
他表示,由於本身從事機械工程行業,只能在星期六及星期日休息時才開檔售賣“噹噹粉”,讓“噹噹粉”得以繼續承傳。
“噹噹粉”與潮州粥相像
“冬粉是採用綠豆磨成粉,然後製成硬條狀的粉絲,在食用前以熱水泡燙,便成為柔潤嫩滑及爽口的冬粉了。”
“噹噹粉”的主要食材除冬粉外,也包括魚丸、肉丸、油條、青蔥、冬菜、混合炸蒜米及豬油渣,高湯則是以豬骨、雞骨、江魚仔、沙葛等熬煮,當中火候必須掌握好,所熬出來的湯頭才會香濃鮮甜及味美。”
“噹噹粉”的用料,與潮州粥極為相像,潮州粥也採用油條、青蔥及冬菜。而“噹噹粉”加入了油條,吃後也耐飽。
此外,由於“噹噹粉”的高湯混合了許多熬湯材料,因此湯頭在熬好後會顯得較為混濁,不如一般的清湯般較為透明。
王俊偉說,他在接手舅舅的“噹噹粉”後,仍然原汁原味泡製所有食材,舅舅也會進行督導及嘗試味道,以確保“噹噹粉”的味道不會走樣。
此外,為了讓人們留住“噹噹粉”原有的經營印象,“噹噹粉”檔仍設在三輪車上,並使用火水爐烹煮,若生意經營至晚上,則使用大光燈照明。
火水爐 大光燈零件難尋
王俊偉表示,要維持原有的經營方式及印象不容易,因為火水爐及大光燈已鮮少人使用,一旦損壞要維修也不易,尤其是零件更是難找,必須上網到中國購買,所幸的是本身從事機械工程業懂得維修,否則便無法可施了。
雖然如此,他並沒有學會其舅舅的單手持瓷匙及瓷碗敲擊,發出悅耳的“當、當”聲絕活,之前曾多次學習,但在敲破多隻湯匙及瓷碗後仍徒勞無功,因此只能放棄,這也是唯一的遺憾。
他指出,由於一星期只營業2天,因此“噹噹粉”的生意不錯,一般上從下午2時開檔至5或6時便會售罄,惟在雨天可能會賣到晚上9時。因為湯頭製作不易,若賣不完倒掉很可惜,此外,他堅持不出售隔夜的材料。
“我將會在舅舅的協助下繼續賣噹噹粉,讓大家可以品嚐到這道古早味。”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