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首都工作時,室友的母親去世,作為獨生女的她,沒有以淚洗臉,而是忙碌的處理母親的喪禮,爭取時間在空檔時回覆親友們的慰問電話和信息,表現堅強。
我之前每次的慰問都是通過信息或是撥電瞭解情況,當時她的語氣與平日無異,以為她的心情已經平復,後來在處理完母親的喪禮和其他事項後回到首都,我倆才有時間坐下來聊天,才瞭解到她其實還未從母親的逝世中恢復過來。
ADVERTISEMENT
友人當時說,母親因病去世,她以為該流的眼淚早在母親住院時流光了,加上處理喪禮確實很忙,母親事前也沒有立遺囑,除了喪禮之外,還有許多事情等著她一一處理,房子轉名和母親的銀行賬戶等都需要跟進,期間忙得根本沒時間哭,睡醒便有一堆事等她去解決。
就在所有事情處理好後,生活慢慢回到平日的節奏,這時失去母親的空虛感頓時襲來,看著平日母親坐著的沙發位置,如今已經空空,讓友人感到“啊,原來我還沒從母親離世的事件裡走出來,感覺到處都有母親的影子。”
作為子女或許我們早已習慣父母時刻在身邊,即使不與父母同住,每當休假回家時都會感到莫名的心安,因為知道父母就在家裡等著我們,或許這也是友人“空虛感”的由來。
有的孩子說自己從小與父母感情疏離,說不了幾句話,若說不上幾句,與父母呆在同一個空間,對他們而言其實也是一種陪伴。有一天待父母去世後,陪伴你的真的只有空蕩蕩的座位了。
我們在成長的當兒,父母其實已經漸漸老去,陪伴我們的時間不多了;多回家探望,珍惜當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