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20日訊)結合潮州人文化、工藝的家庭式工業的江沙路紅炭爐工廠自這個月開始,連續兩星期迎來外州及新加坡遊客參觀,讓這家逾80年曆史,祖傳三代的炭爐工廠推廣成為怡保旅遊景點邁開第一步。
3市議員出席
該廠房東主方錫通今天和家人接待一個來自新加坡的小包團,而關注紅炭爐發展為旅遊產品潛力的怡保3名市議員伍禮傑、拿督阿末哈利禮及努魯也一起出席。
ADVERTISEMENT
方錫通家的紅炭爐工廠是江沙路碩果僅存的一家,據他透露,同一處的業者已搬遷到珠寶區,他很開心能獲得旅遊團的蒞臨。
他對《大霹靂》社區報表示,遊客來到可以觀看製作紅炭爐的過程,同時能親身體驗制爐的步驟,即把內爐疊到外爐裡,然後以黃泥封住爐頂的縫隙。
他受訪指出,希望怡保市政廳能協助把該工廠打造成具吸引力的旅遊景點。
參觀制炭爐 踴躍發問
今天的小包團成員清一色為男士,8位團員中年級最長者80歲,年級最輕的70歲。當他們下車後環顧了工廠環境,皆露出一臉疑惑的表情,有人還問筆者今天是要參觀什麼,反應讓人忍俊不住。
方錫通和叔叔方萬炎給遊客示範紅炭爐的製作過程,包括把陶泥以機器壓成爐形、造出控火的窗門、往窗門內壁補上陶土固定趟窗、爐形修邊等。熟悉製作程序的伍禮傑在一旁幫忙導覽,遊客們和另兩名市議員則看得滿臉興致,有的人拍照留念,有者則踴躍發問。
示範過程發生一個趣味小插曲,方錫通把剛壓成的炭爐交給一名遊客,由於陶泥未經日曬,後者手勁稍大力了些,把其中邊角捏脫了,身邊同伴戲稱:弄壞了就要買!
一行人隨後貓著腰進入龍窯參觀,方錫通分享燒窯的禁忌和接下來的工序。遊客們感嘆製作炭爐工序實在繁瑣。
遊客:炭爐製作工藝若失傳 可惜
遊客陳志文(70歲)指出,他家以前也是用炭爐來煮食,煮出來的湯比用現代電子爐的來得鮮甜,對於炭爐的製作過程,他充滿好奇。他認為,參觀炭爐工廠是不一般的旅遊方式,這種方式很新奇,不像普通的“打卡”行程。
“新加坡人的居住環境多數是組屋,現代已鮮少有新加坡人使用炭爐煮湯或煎藥。炭爐製作的工藝如果失傳了會很可惜,年輕人就無法親眼見到它是如何生產出來。”
伍禮傑:怡市廳應爭取列古蹟區
伍禮傑指出,怡保市政廳約4年前曾下令要該工廠搬遷至珠寶。他在市政廳一項會議上提到江沙路紅炭爐的潛力,向市長拿督魯邁茲及掌管旅遊事務的霹靂州行政議員拿督諾麗提出過保留原處的要求,因此目前搬遷的命令是暫緩了。
他表示,新加坡遊客遠程前來參觀,怡保市政廳應該要保留這項傳統手藝和文化,並爭取把它列入古蹟區去發展。
“紅炭爐為一項具備特色的旅遊產品,更是市內潮州人的文化品牌與遺產;方家祖傳三代的紅炭爐就是這裡的特產,很有潛力成為旅遊產品。”
他補充,如果政府認可紅炭爐的發展潛力,就會美化紅炭爐廠房,吸引更多遊客前來。
“紅炭爐工廠不僅能公開給遊客參觀,也能開放給大專學生來參與學習。”
阿末哈利禮:美化提升增吸引力
阿末哈利禮說,為了鼓勵更多遊客來江沙路紅炭爐工廠,當局應該要進行美化及提升,增加其吸引力。
“紅炭爐目前依然有固定客路,人們會在各種佳節包括齋戒月、華人農曆新年等,購買它來煮食。”
陪同出席者包括方錫通的父母方萬榮、張四妹、姑姐方惜嬌、妹妹方寶娟及方錫通太太黃耀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