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5日訊)百物漲價,無論是蔬菜、肉類、雞蛋、食油等皆逃不過漲潮,使全職家庭主婦在規劃家中伙食花費時要費盡心思去精打細算,包括貨比三家、以較便宜的食材取代、等打折才買、購買同樣分量的食材但分成幾餐來煮、自家種菜等等,能省則省。
星洲日報《大霹靂》社區報記者今天訪問了4位精明消費主婦,讓她們分享省伙食費妙招,供讀者參考。
ADVERTISEMENT
胡鑽珠:自煮比外食省錢
胡鑽珠一家四口,一天3餐皆自煮,每月伙食費最少要約1200令吉,這個花費僅是勉強足夠。她認為,自煮不僅比外食或買現成的省錢,營養也較平均。
“早餐就吃自己烘焙的麵包、小蛋糕或煮麵食類;午餐有時吃飯有時吃麵,晚餐煮飯。由於肉類較貴,家裡主食是蔬菜、豆腐、菇類,肉僅當配菜,就可以省一些買肉錢。”
胡鑽珠說,如今很少大魚大肉上桌,當家裡有人生日或大日子,才能吃得比較豐盛。
“我會趁超市有食材打折時一次性買多一點,同時,價錢較高的食材如肉類,同等的分量以前會一次煮完,現在會分數次來煮。”
吳秀華:種蔬菜省開支
單親媽媽吳秀華表示,她一家四人吃飯,每天煮1餐或2餐,用最省伙食費的方式去分配食材,每個月至少也需要花1700令吉。
“家裡都是成人,肉類分量不能太少,否則會不夠飽足感,只能以縮減其他食材或換較便宜的食材去省錢。”
她一星期去3次巴剎,每次花費逾150令吉;為了讓孩子有足夠的湯水滋補,煲湯免不了,不過用來煲湯的蔬菜分量就能稍微調整。
她舉例,以前煲蓮藕湯必買三節蓮藕,現在就買兩節蓮藕;本來用瘦肉炒菜,如今就改為用肉碎炒。
“肉類漲價太厲害的時候,就買少一些。我每次買肉是買1公斤,為了節省,原本一餐能吃完的分量就會分成幾餐來煮。孩子都明白食材漲價的情況,不會因如今伙食與以往有別而投訴。”
此外,吳秀華有種菜省開支,種了些家裡常會吃到的蔬菜包括羊角豆、豆角、苦瓜、菜心、蘿蔔、韭菜等。除了自家吃,種多了還能轉贈給鄰居或姐姐。
餘秀蓮:人口少 三餐外食解決
餘秀蓮說,家裡只有她和丈夫兩口子吃飯,原本一天還會煮一餐,因食材漲價,人口少買菜不划算,因此從這個月開始,三餐都以外食解決。
“自己煮要買食材,在什么都貴的原則下,自煮有時比在外頭吃還要不划算,因為除了買食材、還有食油、醬料、煤氣、電費那些費用要計算;經過我初略計算,外食能為我省下約40%的伙食開支。”
她指出,家裡人口多的家庭不宜參考她的方式。
林秀香:兩餐當一餐吃
林秀香指出,雖然家裡只有夫婦倆吃飯,還是會選擇自煮,每天只煮晚餐。以前每月約1300令吉就能應付的伙食費,現在要增加至1500令吉左右。
她表示,如果沒有以不同的方式去省伙食費,估計如今購買同樣的食材分量,伙食費需要翻倍才足夠。
“1500令吉是省到極致才算夠,我為了省錢,現在一天會省略掉一餐,兩餐當一餐吃,比如早餐沒吃,待接近中午時就打包飯食,取代原本早餐會另外吃的方式。”
詢及另一半是否會投訴伙食變少,林秀香說,煲湯時試過減少肉的份量,結果老公就反映味道不夠香,她就再換另一招省錢,以豬骨取代豬尾煲湯。
她表示,朋友間會分享關於哪家茶室用餐有便宜“好康”或分量值回票價的資訊,所以當外食的時候,也會以便宜和大分量的食物為首選。
她在家種菜花、芥蘭菜省買菜錢。她說,種菜也需要成本,會選擇種方便和容易打理,成本低的蔬菜。至於沒有自家種的蔬菜,會等超市有打折時購買;或是等巴剎接近收市時才去撿便宜菜買。
林秀香坦言,食材未漲價前,她買菜不會錙銖必較,想要吃什么隨時都會買,買的時候不會貨比三家,更加不會等收市撿便宜菜。
“我是學母親和家婆的省錢方法。她們甚至會巡完整個巴剎,比較出最實惠的攤販才出手。”
她補充,買米和食油會選擇有打折的牌子;香米價格較高,就買普通白米,再自己加班蘭葉去添香氣。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