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务边,除了有着淡淡米香的濑粉,另一种被当地人广为熟知的面条便是人和黄面。历经三代人的人和黄面至今依旧采用家庭式手工制作,并坚持每天手制新鲜面条,若老板需要休息几天,熟客们一般会大量采购,同时会出尽法宝维持面条的新鲜,只为了可以“撑到”老板重新营业的那一天。
ADVERTISEMENT
人和黄面可说是务边的“黄面大户”,当地面食档口的黄面一般都是出自人和面厂,是务边响当当的老字号,即便在务边拥有许多忠实的顾客群,人和面厂依旧本着初心,坚持每日新鲜制作面条。

如今人和面厂已来到余家林和余家汉这对兄弟手上,主外的哥哥余家林负责销售及洽谈业务,弟弟余家汉则主内负责制作面条,每日一早余家汉便到位于拉湾古打的面厂展开制作。看着他熟练地将面粉、盐、水、少许的碱水和黄粉加入制作,问他是否需要将材料的分量预先量好,余家汉表示“全凭手感”!
“老一辈的务边人会称我们的面为‘猪婆面’,随着时代变迁才逐渐变成人和黄面,祖母是自上世纪40年代开始制作面条,传到我们这一代已有80多年历史了,以前祖母制作面条时有加入硼砂,来到我们这一代则是以打面粉来代替硼砂,其余的材料没变,都是使用面粉、碱水和盐等,而碱水便是先行用沸水搅匀的碱粉和打面粉。”
余家汉:原理和做碱水粽差不多
余家汉说,使用碱水制作面条与制作碱水粽子的原理差不多,碱水可让面条干爽且有韧性,但不能过量,一旦过量面条就会有浓浓的碱水味,味道也会很涩,破坏口感。
“一次的制作是25公斤的面粉,之后我都是凭手感加入水进行搓揉,和面大约5分钟便可放入机器中碾城片状,碾的过程需要2至3遍,让面可以紧致和柔滑一些,要不然面会散开,之后就好像书本般将片状的面条给摊开,待做好当天的分量后,就将这些片状面条再碾3至4遍,最后才放入机器搅成条状。”
随后是将搅成条状的面条放入沸水烫熟,现场早前架好的4部风扇,都是用来快速吹凉面条,以便稍后可以根据顾客所需,称重将面条给顾客。余家汉笑道:“人倒是没有被吹着,全用来吹面条了。”
“在烫面的时候也要随时留意水的清晰度,若烫水已经变得浑浊,就要换水。因此,在制面的时候,我们已经准备好几桶的热水在侧,以便随时替换,同时为了避免面条在放入袋子时会因水蒸气而闷出水,我们都会架好风扇将面条吹凉。”
无防腐剂 需3天内吃完
他说,由于面条是新鲜制作,没有任何防腐剂,他们建议顾客在2至3天内将面条吃完,不过他听说也有的顾客为了和国外的亲友分享面条,将面条冰冻后快邮给国外的亲友,面条也没有变坏。
“我们人手不足,即使后来面条获得务边区甚至是外地人的喜欢,我们也没有打算扩展业务到其他地区,毕竟还是全手工制作,用来碾面和搅面条的机器也仅此一架,所以我和哥哥分工合作,他负责送货,我负责制作,有的顾客知道面厂在拉湾古打,也会自己前来购买。一般上,我们建议在早上10时30分后来,这时面条刚好出炉。”
人和黄面延续上一代的制作方式,除了以打面粉来代替硼砂之外,其余的材料没变,都是使用面粉、碱水和盐等,而碱水便是先行用沸水搅匀的碱粉和打面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