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風箏在上世紀末期仍是一種流行的童年戶外活動,每年在起風的季節裡,總會見到三五成群的孩童在空地上放風箏,放風箏在那個年代是許多小孩都體驗過的樂趣。
ADVERTISEMENT
那一個年代沒有手機、沒有電腦、交通不便利,不同的鄉野遊戲如打彈珠、撿橡膠種子和玩彈弓等,都會在不同的季節週而復始的流行一段日子。
當時由於許多家庭環境都不好,想要向家裡討錢買風箏是不容易的事,所以孩子們玩的風箏多是自己或是家中的大人動手製作,僅有少部分家境比較理想的才有錢買風箏,會買風箏的也都是一些不懂得製做風箏,或者想要一些外形比較不同的人。
也因為如此,一些腦筋轉動得快的孩子就有了賺取零用錢的機會,那就是製做風箏賣給不懂或不想動手製做風箏的小孩。那個年代小孩們想要向家裡討個零用錢也是不容易的事,所以既然有機會自己賺些零用錢,這是許多人樂在其中的事。
程可安:制風箏不簡單
甘文閣的程可安的童年就在那個年代,由於自學得一些製做風箏的技巧,因此那時讓他賺了不少的的零用錢。當時家裡雖是經營雜貨店,但是也還是想討個零用錢也不易的情況,因此只好製做各種童玩來賺點零用錢,製做風箏也是他的本領之一。
程可安表示,製做風箏其實也不簡單,製做過程包括如何找到適合製做風箏的竹樹都需要親力親為,因為竹子是製做風箏的最主要材料,只有能找到適合的竹子才能繼續接下來的工作。
他說,那個年代他賣的風箏每隻是50仙,當時的50仙對一個家境不是很好的孩子來說是相當誘人的數目,所以只要有市場需求,他都會全力以赴。
每隻耗時1小時
程可安當時主要製做叉尾形風箏,這種風箏製做工序比較少,但是要如何讓每隻製成的風箏都能飛上天卻是有一些細膩的技巧,每隻風箏大約耗時1小時完成,不包括砍伐竹樹的過程。
他說,製做風箏時必須先將砍回來的竹樹鑡出想要的長度,然後將竹身破開成數枝適合製做不同體積的小竹片,製做時就依顧客要求的風箏體積選些竹片來用。
他表示,接下來就是用小刀將竹片削薄至理想的長扁度,製做叉尾形風箏需要兩根竹片,一長一短,長的主要用來支撐機身,最下端約10寸長鬚破為兩片。短的是製做兩邊的翼,左右兩端重量要均衡,竹子必須削得長瘦洽到好處,太重太厚可能讓制好的風箏飛不起,太薄太瘦又易拆斷,這是比較考功夫的地方。
“竹片削好後就將它們擺成十字架狀,再以繩子將兩片交叉的部分綁緊,然後再在主幹尖端綁緊繩子,從這裡一左一右各一條繩子綁緊製做風箏翼的竹片的中間部分。左右翼的部分的尾端又以繩子綁緊後,將繩子往下拉左右各綁在主幹下端開叉的尾端,綁好後基本上一隻風箏的支架就已製做完成。”
有圖案風箏較值錢
他說,最後的工序就是棉紙糊在支架上,這樣風箏就製做完成了,有些人會在風箏上繪些圖案,有圖案的風箏會比較值錢,但他通常都不會這樣做。
程可安表示,製做風箏的材料簡單,除了竹片就是線、棉紙和漿糊。雖然製做和售賣風箏已是遠去的年代,但是他仍能掌握製做能飛上天的風箏的技巧,現在他製做的風箏還是隻只都能飛上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