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发布: 6:12pm 12/12/2022

马来西亚善心组织

马来西亚善心组织

善心組織沿戶探訪送暖 撥2.8萬助6貧病者

报道/摄影:陈世传

霹:第二版头/善心组织探访助人
一個搭肩的動作,就像是一份關懷與承諾,告訴長者,善心組織願意幫您!
霹:第二版头/善心组织探访助人
善心組織一行人一戶一戶的到求助者家裡探訪,用關愛去鼓勵病患,用真心去助人。

(實兆遠12日訊)因為都懷著一顆助人的善心,才能一戶一戶的探訪關懷,並根據不同求助者家庭的需要,給予及時及適當的援助。

ADVERTISEMENT

馬來西亞善心組織創會會長拿督斯里王榮桐、執行顧問黃佑清,霹靂州理事陳世傳、李億龍、陳德仁,昨日在曼絨治安自救會主席侯信用與雙溪峇都華小家協主席餘詠勝的陪同下,從班臺開始,接著到雙溪峇都新村、甘光馬坡新村、哲仁新村及愛大華新村,共探訪了6戶的求助貧病家庭,發出了2萬8000令吉的善款。

王榮桐:確切瞭解求助者處境

從吉隆坡趕回曼絨家鄉行善的王榮桐說,行善也得講求用正確的方式,即一定要探訪與關懷,才能達到助人與關愛的目的。

“我們(善心組織)不想讓助人成為‘公式化’,即省時省力地直接把善款轉進受惠者的戶頭,而是要求通過正式的探訪,真實與確切的瞭解求助者的處境與需要,同時達到了傳遞關愛的目的。”

探訪經驗豐富的王榮桐說,直接捐錢的功能,可以在醫療費及經濟生活上給援助者幫助,但這是一種“冰冷”的行善方式。相反的,若親自登門探訪,就可以達到給予關愛與鼓勵的效果,激勵了病者,讓他更有信心的對抗病痛,渡過逆境。

“我們一行人從中午開始一戶一戶探訪,一直到傍晚才結束;看似勞師動眾,但當中的意義,是施援者與獲得關懷與激勵的受惠者,皆能感受到。”

黃佑清:若沒助人善心難持續

身為善心組織霹靂州求助個案總負責人的黃佑清說,行善助人,並非捐錢了事這麼簡單,當中的過程包括家訪、求證及跟進,需要花很多時間去處理,沒有一顆助人的善心,是很難持續下去的。

“我們(善心組織)能持續做了這麼多年,幫了這麼多人,就因為我們在全馬各州的城市與小鎮,有著一群志同道合,不求回報的同道,否則即使有錢,也做不下去。”

【獲得援助的6戶貧病家庭】

第一戶:周珍媚甫新婚發現患肝癌

霹:第二版头/善心组织探访助人
李億龍(前左)移交善款予周珍媚(坐者)。後排左起為謝兆明、黃佑清、陳德仁、王榮桐及陳世傳。

現年只有30歲,且才剛新婚不久的愛大華哲仁新村周珍媚 (美髮師),是在今年8月發現身體出現異常,結果被診斷患上肝癌。

已完成5次電療,目前在吉隆坡中央醫院腫瘤科接受治療,並已開始做化療的周珍媚說,她還年輕,而且剛結婚,對未來還有著許多的期許,因此不願放棄治療,期盼有復原的一天。

“我感恩哲仁村民在知悉我患癌後,第一時間就助籌了1萬3000令吉給我治病,現在善心組織也來幫我,我真的感受到大家的鼓勵,因此我真的希望可以把病給醫好。”

善心組織決定捐款5000令吉給周珍媚,並分為10個月支付,每月500令吉。

第二戶:黎美玲單親患腎病養育3兒女

來自班臺海產合作社路的洗腎患者黎美玲(52歲),在過去數年已獲得善心組織的3次援助,分別是5000令吉、3000令吉及3000令吉,而這次再獲得善心組織批准,捐助3000令吉,分10個月支付。

本身是一名單親媽媽的黎美玲,育有3名還在就讀中學的兒女。她自3年前患上腎病後,就無法工作,每月靠著福利部援助金,社區團體及親友的資助,勉強過活。

她每週需從班臺到太平洗腎3次,加上租屋的費用及一家四口的生活費,每月需約2000令吉的開銷。

善心組織是基於黎美玲無法工作賺錢,她除了要洗腎之外,還有3名孩子要養,因此決定第4次向她及孩子伸出援手,給予3000令吉的捐助,助這個家減輕生活負擔。

第三戶:朱坤財患心血管阻塞

霹:第二版头/善心组织探访助人
黃佑清(右二)代表移交善款予朱坤財(坐者);右為侯信用;右三起為陳世傳、王榮桐;左起為陳德仁、李憶龍及謝兆明。

也是來自班臺的朱坤財(56歲),因在數月前,被診斷患上心臟血管阻塞,以致無法做勞力的工作,結果造成家庭的經濟陷困。

朱坤財說,目前全家的收入,就是越南籍太太在餐館洗碗的每月900令吉工資,但他家裡,除了兩夫婦之外,還有一名讀小學五年級的女兒要負擔。

“我目前是在政府醫院接受治療,因此不用花太多錢,但我也有尋求中醫的治療,要花一些買藥的錢,加上家裡的日常花費,每月需約2000令吉。我非常感謝善心組織的幫助,捐助我4000令吉,並以每月支付400令吉的方式,確保我每個月的生活,都能度過。”

第四戶:劉官生年老 妻車禍需休養

來自班臺雙溪峇都新村的劉官生(76歲),自13年前中風後,就無法工作養家,一直都是靠著印尼華裔妻子林麗娜 (41歲)做散工,包括做清潔工及撿拾油棕果等賺錢養家。

天意弄人,他的妻子在2個月前發生車禍,雖已在政府醫院做了手術,取出了腦部積血,但因留下視力模糊的後遺症,因此醫生建議需休養半年或以上。

霹:第二版头/善心组织探访助人
陳德仁(左二)移交善款予劉官生的侄女劉小姐(右五);右起為陳世傳、餘詠勝、侯信用、黃佑清;左一為李億龍及左三為王榮桐。

劉官生說,在太太無法工作的情況下,家裡的一家四口,包括兩名就讀中學的兒子,皆陷入生活困境,因此才需要向外求助。

早前,雙溪峇都村民與善心人士有捐助了約9000令吉給這戶家庭,惟她太太需休養半年或更久時間,因此善心組織決定捐助4000令吉,並以每月支付400令吉的方式,來幫助這家庭渡過難關。

第五戶:王寶新中風癱瘓全家陷困

原本生活無憂的家庭,卻因為年輕一家之主,突然中風癱瘓(腦血管阻塞),以致造成了整個家庭的經濟陷入了困境,需向外界求助。

來自愛大華甘光馬坡新村的王寶新(35歲),原是一名雲石工程承包商,卻在去年的農曆初四腦血管阻塞後,就癱瘓至今。

王寶新的父親王源德(58歲) 說,兒子出事後,馬上送到怡保的私人專科醫院,在醫院的密切治療室治療了4個月(醫藥卡支付40多萬令吉),接著送到政府醫院治療,惟醫院表示無法動清除腦積血手術。

霹:第二版头/善心组织探访助人
陳世傳(左三)代表移交善款予王源德。站者右起為謝兆明、李憶龍、王榮桐;左起為陳德仁、鄭女士。前蹲者為黃佑清。

“今年10月26日,兒子情況惡化,先送政府醫院,在院方表示無能為力下,轉送至八打靈的寶康醫院,進行了清除腦部血塊手術(醫藥卡支付10多萬令吉)。”

王爸爸說,兒子目前處於半昏迷狀態,有意識,但身體無法動彈,也無法言語,只能靠吸食營養奶粉為生,並且每星期做兩次針灸(每次450令吉),再加上奶粉、紙尿片及定期前往醫院複診等費用,每月開銷需3000至4000令吉。

“我原本是駕泥芭車的,但為了照顧孩子,暫時沒有工作,家裡的開銷由4名女兒協助負擔,惟兒子每月的開銷真的很重,家裡無法負擔,才被迫向外求助。”

他說,兒子的太太為越南籍,育有一名才6歲的兒子,媳婦為了照顧他的孫子,已在餐館工作,賺的錢用來負擔孫子的費用。

“村民第一次助籌了1萬多令吉,已用來支付醫院的奶粉錢,前兩個月新村的華安體育會也助籌了4萬多令吉。”

善心組織理事陳世傳說,基於王寶新還年輕,加上開銷大,因此善心組織決定捐助8000令吉,分為10個月支付,以減輕這家庭的經濟負擔。

第六戶:黃仕東工作受傷陷困

來自愛大華的獨居老人黃仕東(67歲),半年前在工作時受傷,在無法工作養活自己的情況下,經濟陷入了困境,每月僅靠500令吉的福利部援助金過活。

霹:第二版头/善心组织探访助人
王榮桐(左二)移交善款予黃仕東(坐者)。站者右起為李億龍、黃佑清、陳世傳;左一為陳德仁。

善心組織在探訪決定捐助4000令吉,以每月支付400令吉(分10個月),確保黃老先生有飯可吃。

王榮桐在探訪後說,來到如今的年代,竟然還有獨居長者,居住在漏水,且屋子到處都是破洞的老舊板屋,而且屋內的環境也非常惡劣,廚房堆疊如小山高的食品鑵頭,就能看出黃仕東的生活過得非常艱苦。

“黃仕東因腳部受傷,每天都是靠友人包早午晚餐給他,一天的伙食費就要20多令吉,而500令吉的福利部援助金到了月尾就沒錢開飯了。我們每月捐400令吉給他,就是要確保他每天都有飯可開。”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