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豆腐卜是非常吸汁的食材,能將佳餚裡的精華牢牢鎖住。與一般豆腐不同,經過高溫油炸呈金黃色的豆腐卜,內部經過油炸程序後,水分早已充分蒸發呈海綿狀,因此也有油泡、豆泡、油豆腐的別名。
烹煮肉骨茶、咖喱魚頭這類屬湯汁較多的菜餚,必能看見豆腐卜的金黃身影在濃郁的湯頭裡來回飄蕩。一口咬下去,還需擔心被內裡溫熱尚存的湯汁燙嘴,吸收了濃郁汁水口感極其美味。本期《它的誕生》將為讀者剖析披著金黃外衣的軟糯豆腐卜誕生。
曾永湖:黃豆製做過程繁雜
布先巴剎豆腐東主曾永湖(48歲)接受《大霹靂》社區報訪問時指出,不論是要製做豆腐還是豆腐卜,都必須先從黃豆開始下手,只有黃豆磨出來的黃豆泥,才能投入製造的過程。
他說,一般上黃豆需要浸泡4至5個小時讓其變軟,磨出來的黃豆泥非常黏稠,需要倒入過濾機器內加清水過濾變成豆漿。
“黃豆泥需要過濾兩次,而過濾後的豆渣就給印度同胞養牛、養羊,避免浪費。”
他表示,黃豆打出來的豆漿帶有濃濃泡沫,必須在加熱前把泡沫舀走,曾永湖透露,如果把泡沫一起加熱,其實也是可以,只是無法清楚看見豆漿是否已煮沸,略顯麻煩。
滷水是“豆腐花”關鍵
曾永湖透露,製做豆腐卜的主要原料除了黃豆,最重要的便是滷水(亦稱之鹽水),只有添加了滷水,才能在豆漿裡打出“豆腐花”,油炸時才會發脹。
“滷水除了在豆漿裡輔助弄成豆腐花,也能確保在油炸時膨脹,讓豆腐卜浮現圓滾滾的樣貌。”
他說,他是使用來自中國汕頭的滷水,也曾嘗試使用來自泰國的滷水,惟不太合適。
他披露,先把鹽水倒入桶裡面,待豆漿煮熱後取掉上面的泡沫,再把準備好的滷水倒下去與豆漿進行混合,等待一下用鏟子攪拌,那些“豆腐花”就會慢慢浮現。
他說,添加了滷水的豆漿很自然會分成兩層,上層是豆漿水,下層是豆腐花;而他們僅要製做好的豆腐花,剩下的豆漿水則是不要的,需用水瓢一勺一勺把水舀出來。
油炸至內部熟透才酥脆
曾永湖披露,弄好的豆腐花需在鋪了白布的模具上碾平塑形,並加上重物壓制,以把豆腐花內部的水分全部壓幹。
“主要看豆腐花內部的水多不多,如果水分越多,壓制的時間就越長。”
他表示,豆腐花壓幹水分後,切成如磚頭般的塊狀,再切成大小一致的小塊狀;待油溫升高後,炸2至3分鐘,金黃香酥的豆腐卜可謂大功告成,可以當作食材備用了。
他說,油溫是維持不變的,主要看炸的豆腐量多少,越多的豆腐量就需耗時多一些時間油炸,避免受熱不均勻,通常炸一次他會放4碟的豆腐量。
只見從鍋中撈起炸熟後的豆腐卜,曾永湖習慣性地用手指輕輕按壓一番,他解釋此舉是為了確保它內部已熟透,外層是否酥脆。
“如果內部不熟,燜煮豆腐卜是不會變軟嫩的,所以一定要炸至膨脹,在顧客買回家烹煮時,只需約3分鐘左右即可變軟。”
爺爺岳母傳承 豆腐廠邁入110年
曾永湖表示,其豆腐廠如今已邁入110年的歷史,他亦為第三代掌門人。
他說,製做豆腐配方是由其爺爺從岳母身上學得,後來經過父親再交由給他,如今他也投身約12年之久。
“小時候學校假期期間我也有幫忙製做,後來出外謀生,12年前才回來接手生意。”
他表示,每日下午3時開始就要投入製做各種豆腐的工序,全部豆腐產品製做完畢已是晚上7時許;訂單多則需更早開工,大概下午1時30分就開工。
他說,黃豆需在每日早上10時浸泡,使用量每日逾100公斤,如果有交貨給工廠則需使用接近400公斤的黃豆。
他的顧客涵蓋怡保各區、吉隆坡,也有在巴剎售賣,也有固定廠商向他收取貨源,推銷至海外市場,包括臺灣、香港、越南、柬埔寨及新加坡等地,可謂“顧客”滿天下。
“我有一名親戚已移民去澳洲,他致電告訴我說他在那裡有吃到我的豆腐卜,詢問是不是那個廠商的標誌,就是那家我提供貨源的廠商。”
熟透不易變酸可久放
曾永湖補充,豆腐裡必有添加石膏粉,其實僅是為了讓豆漿凝固成硬塊,就如製做燕菜糕時會添加洋菜粉,讓糕點凝結變硬脆,屬於同樣的道理。
他說,相比豆腐,豆腐卜能存放較長的時間,因為它的內部已經熟透,而豆腐則會較快變酸。
“比如你早上買豆腐卜,把它帶回去吉隆坡或者柔佛等地區都不是問題,因其比較耐放。”
除了製做豆腐卜,曾永湖的豆腐廠也有製做白豆腐、炸豆腐、蔥油豆腐及豆奶。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