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 攝影:黃順光
ADVERTISEMENT
陳永忠成第三代繼承人
太平蘿蔔糕 酥脆可口
蘿蔔糕是中式傳統糕點,已有悠久歷史,華人在農曆新年期間,一般上也會製作蘿蔔糕,成為應節美食之一。
福建人稱蘿蔔糕為“菜頭粿”,這種美食在早年華裔前來我國時也被引進,但經過多番的改進以迎合現代人的口味後,與傳統的蘿蔔糕已有一些不同之處。
在太平拉律峇登綜合公市底層小販中心第95號攤檔售賣蘿蔔糕的陳永忠(40歲)是第三代繼承人,其爺爺在1950年期間開始在太平製作及售賣蘿蔔糕,過後傳給父親,而他在多年前協助父親,自然而然的成為接班人。
不斷提升質量配料
陳永忠說,在爺爺經營時,蘿蔔糕內其實是含有蘿蔔的,但過後不知何故,市面上售賣的蘿蔔糕都沒有了蘿蔔。
“雖然如此,蘿蔔糕的質量仍隨時代的改變而不斷提升,不單是在配料方面有改進,醬料也由之前的辣椒醬演變成了甜醬。”
他指出,蘿卡糕的主要用料是白米。最初的製作步驟是將米泡水1個小時後磨成米漿,然後加入食鹽等烹煮約1小時,以去掉當中的水分。
火候控制重要
當水分被去掉後,還要進行4個小時的蒸煮,直至米漿凝固成為一大塊,而在蒸煮過程中,火候的控制非常重要,如果火候過猛,米漿會被煮焦,若火候不足,米漿無法完全凝固,吃起來便不夠爽口。
陳永忠說,在控制火候方面他有本身的一套標準,因此蒸煮出來的蘿蔔糕恰到好處,不軟也不硬,在煎炸過後,蘿蔔糕外脆內嫩,味道軟糯鮮美。
用釣魚線工具切成塊狀
他指出,整大塊煮好的米塊必須切成長方形狀,然後用釣魚線自制的工具,把米塊切成每片約三吋長及二吋寬的塊狀。
一片片小塊的蘿蔔糕過後平鋪在一個特製,擁有長型把柄及圓網的廚具上,待大鍋中的食油在燒得滾熱後,便將蘿蔔糕置入鍋中油炸。
經過約一分鐘的油炸後,原本白色的蘿蔔糕自油鍋中撈起時,披上了一層黃金色,並帶著閃閃發光的油汁,味道是外焦裡脆,酥脆可口。
當然,蘿蔔糕在油炸後已可吃,但如果少了醬汁,是美中不足,因醬汁可說是蘿蔔糕的靈魂,以蘿蔔糕蘸著醬料一起咀嚼, 當中有鮮香、甜嫩、爽口及糯軟,吃後口唇留香,回味無窮。
陳永忠說,醬料在過去帶有酸辣味,但為了迎合現時代人的要求及接受顧客的建議,他將醬料逐步以甜醬替代,並加入糖、鹽及其他配料烹煮,味道也較為清淡。此外,其醬料沒有加入蒜頭,蘿蔔糕及醬料都是純素食,因此深受人們歡迎。
凌晨4時開檔炸蘿蔔糕
經營熟食一般上除了工作繁忙,時間也相當長,陳永忠準備及製作蘿蔔糕也不例,他與太太每天從下午3時開始便進行準備工作,直至晚上7時才得以休息。
在次日凌晨4時,他就到小販中心開檔炸蘿蔔糕,以便批發給淡不落、新板、後廊及甘文丁等一帶的茶餐室。在清晨時分小販中心便會出現人潮,一般上,其蘿蔔糕在早上10時許會賣完。
他在收攤回家休息一會,下午又要開始準備製作蘿蔔糕的工作。
蘿蔔糕每片的售價90仙,可以打包或在現場吃,這種糕點也是太平許多思鄉遊子記憶中最好吃的美食之一,許多遊子每當回到太平時都會購買一些品嚐,以尋回當年的記憶。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