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记者心视线

发布: 3:18pm 14/03/2023

记者心视线

记者心视线

馬曉娟|國民教育

教育部是深受華社所關注的部門之一,誰當教育部長和副部長在每一屆政府總是深受關注。

但涉及教育的問題似乎一籮籮,在團結政府下的百日新政,大家也還沒看到教育部有明顯的舉措。

ADVERTISEMENT

在我身邊,看到許多家長選擇國際學校、獨中、家庭教育和國外學校,就讀華小和國民型中學的孩子,也不時聽到同學轉校的事情,眼見同學的分道揚鑣,大家都難免失落,而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有一名家長說,她原本打算讓孩子完成華中的教育後,才和子女搬遷到新加坡和丈夫團聚,但其就讀中三的女兒的國語和歷史都跟不上,若要獲得大馬教育文憑,國語和歷史科都須及格。

她感嘆地說,馬來西亞的教育越做越不夠好,導致後進生沒有興趣學習,加上前2年行動管制令學校時而關閉時而重開,許多學生根本追不上綱要。

我問,不怕孩子需要重新適應新的教育課程嗎?她回答說,新加坡政府將在2024年起,取消中學教育分流制,並全面推行以科目為基礎的綜合評分制度(SBB)。屆時,學生在進入中一時,將會獲得一套與他們能力相匹配的科目。取代中學分流制後,學生不再有快捷、普通源流之分,藉此協助學生髮掘潛能、減少源流所帶來的歧視和標籤。

反之我國教育,似乎裹足不前。儘管前教育部長馬智禮曾掀改革,取消小學一至三年級分班制和考試,並以課堂評估取代原有的制度;2021年4月前教育部長莫哈末拉茲也宣佈廢除小六評估考試(UPSR)和取消2021年中三評估考試(PT3)。但有人贊好,也有人反對。

在2022年,前教育部副部長拿督馬漢順坦誠,華小學生人數每年約2萬人數量在減少,當年更首度跌破50萬名學生,這當中是因為國內一些國際學校及私立學校的成立而造成。

說穿了,所謂的改革,不只沒有改善,而且讓家長對國民教育的信心更是大跌。我國教育,再不探討,將對於人才的栽培和國家的前進,構成一大阻力。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