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軟實力”,部分靠公民素養:文化、價值觀、社會制度,除了需要政府推動,也仰賴人民本身自覺。
比方公民意識,看微觀,沒有隨手亂丟垃圾、對人保持和善,其實只是非常簡單的舉動,若人人做到,市容整潔,氛圍友好,旅客賓至如歸,好評如潮,就會驅動更多旅客源源不絕前來我國,收入增加,豈不是也有助於硬實力?
ADVERTISEMENT
看宏觀,從國家決策角度來說,比方在保護歷史建築物方面,是著重在賦予其新生命,讓老建築物既保有其特性,也能繼續輝煌,還是一味地嫌煩犯懶,覺得拆掉重建新的就好?這方面的價值觀、審美感、態度,都和公民的形成、教育賦予的思維相關。為何日本人市容整潔、公民意識水平舉世聞名,人人稱讚?和教育脫離不了關係。
不過來到現今,除了在“實體世界”裡須具有公民意識,在“虛擬世界”上也得有網民素養,涵蓋範圍廣泛,包括如何分辨真假新聞、做到“不確定不分享”、勿煽風點火帶偏輿論走向,以及勿口出惡言、人身攻擊。
如果到各媒體臉書帖文下看看,許多留言內容可看出,許多人還沒具備這一點。不管是政治帖還是普通帖,不少人留言發表意見,動輒就語氣粗暴,要不然就句句帶刺,好像看全世界都不順眼,美其名是批評,說難聽點是“撩交嗌”,表明看法可以理性客觀,為何要咄咄逼人?
也因為如此,留言區常常成為大型“狙擊場”,有人出言不遜,被冒犯者忍受不了反唇相譏,還有人“拉幫結派”叫朋友上來留言“助威”,還有旁邊看熱鬧的也來插上一腳……只不過是看個留言區,可能越看越陷入負面氛圍──小心發言,這樣說,可能會被講“阿那你不是不要看啊,沒有人叫你看啊”。
在這一方面,我們可能可以從一些理性留言者,或者一些友族同胞的留言中學習。理性留言者不會情緒發言,聽到對方意見與自己相左也不會無名火頓起辱罵對方;一些友族同胞則即使是批評,也是溫和有禮,有時候還會對帖文中的政治人物幽上一默,讓人會心一笑。
比方最近某黨領袖“鄭伯”(可自行猜測此人為誰)在臉書放上某學府的愛心餐單照片,語帶揶揄寫“你付出什麼,就得到什麼”,底下引來許多友族同胞批評;有的說“可能有的人看不起這樣的菜單,但對住在大城市的來說已經很感恩了”,有的說“鄭伯,對一名學生來說這個價格很不錯了,只要可以飽腹和節省就賺到了,不需要嘲諷”,還有搞笑說“貴黨以前執政時鄭伯您沒有這麼做啊……希望您不會在這裡封鎖我啦”,或直白或戲謔,重要的是你看完留言後既捉到他們表達的看法,也不會覺得留言區一片“殺氣沖沖”、戾氣太重,這樣不是很好嗎?
不過難啊,公民素養許多人都還不具備,更何況是似有若無的網民素養呢!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