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佈會一定就是穩穩妥妥的,主辦單位特地把它安排在一個安靜的室內,讓受訪者清晰地說出他要表達的事情嗎?非也非也。
有時候,受訪者的行程太趕了,以至於媒體記者不得不在對方離開前,衝上前攔住對方並提問;有時候,新聞發佈會就安排在臺上或公開的地方,而這樣的場合可想而知,四周都是雜音,可聽度是極低的。
ADVERTISEMENT
最近在一個場合,雖然眼前所見的受訪者距離是那麼的靠近,可是四周環境太嘈雜了,大家根本沒有聽進一個字,最終只能依靠錄音來理解受訪者的說話。不過,後來才發現,那個錄音也沒有好到哪裡去,所有的雜音都參雜在裡頭,讓人聽不清楚,就這樣,大家來來回回找來了其他媒體記者的錄音,到了第三個錄音才理出一個所以然來。
這樣臨時的新聞發佈會現場,也很考驗手臂的能耐。通常大家都會盡量把手伸到前面,讓手握的錄音器可以清楚的錄下受訪者的說話。只是,當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但受訪者還是沒有結束話題時,伸上前的手臂就會酸到不行,感覺快要斷掉了。我們只能左手換右手交替著,又或用念力來拜託這一切趕快結束。
曾有一次,因為不曉得關鍵人物會在哪個場合發表談話,所以當對方結束主持儀式後,大批媒體記者便跟隨在後,但現場實在太多人,民眾又擠成一團,期間還聽見有人尖叫,很自然就把它聯想到梨泰院人踩人事件去了。當然,最後安然無恙。
這就是媒體記者的日常,被要求快狠準的工作環境主導;媒體的工作也不簡單,尤其是在目前領域生態轉型的時代。
這應該也不難理解為什麼上一回血壓飆升和暈眩時,我的醫生會不自主的高喊3次OMG (我的天啊!), 還很有耐心的教我深呼吸,因為她知道我們平日都忘記了該如何好好的呼吸。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