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记者心视线

发布: 3:44pm 29/03/2023

记者心视线

记者心视线

陳世傳|禮到足矣

因工作之故,出席華團的群眾活動時,常會發現大會司儀在長篇大論念著嘉賓的頭銜或職稱,如唸了帶頭的YB、拿督後,接下去唸JP、PMP、AMP等等,甚至還把嘉賓的所有官方、社團、宗教組織及榮譽稱職等,都給唸完。

出席者固然可以理解,這是傳承下來的“禮多人不怪”文化,也可理解為,司儀是“寧可殺錯,也不放過”的職業習慣,避免可能背上念漏、不專業或禮貌不足的罪名。

ADVERTISEMENT

不過,我們不妨做個假設或模擬場景試驗,當你是一名坐在活動現場者,在聽著司儀像背稿一樣的念著長長的頭銜與職稱時,你能把這所有念出的頭銜與職稱聽得或記得清楚嗎?聽完司儀的介紹後,你知道司儀介紹的人物是何方神聖嗎?

可能恰恰相反的是,司儀花上許久念出的嘉賓頭銜與職稱,正因為念的太多,介紹的過份“專業”,以致帶來失去焦點,甚至讓人產生厭煩的效果。

舉個例子,首相拿督斯里安華的頭銜與職稱夠多了吧!但是,為何在官方場合裡的司儀就只念出“首相拿督斯里安華依布拉欣”,沒有念出他是公正黨主席及其他的職稱呢?

同樣的道理,一名華團領袖可能有多重身份,包括企業老闆、學校董事長、鄉團領導、廟宇主席等等,但,有需要不分場合的全部念出,一一介紹嗎?

是的,祖輩傳承下來的“禮多人不怪”文化確實是美德,何況有多少人會不喜歡別人的讚美與稱許呢?不過,若身份及尊稱被過度的介紹,是不是會帶來反效果呢?

短小精悍可形容文章的精簡明瞭,言簡意賅則是形容言辭簡單而意思完備,皆是一擊即中的意思,因此當勞師動眾的花錢耗時舉辦一場群眾活動時,是不是應該把要傳達的要點及舉辦的目的放在活動的性質上,而不是“吹捧”某某嘉賓呢?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