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发布: 3:15pm 30/05/2023

微小

微小

拉律峇登司南馬縣微小困境嚴重 鄭東旺:盼政治領袖速援手 

 

霹:郑东旺吁华裔政治领袖尽快处理华小面对的问题
家協主席黃彥厲(右)代表頒發水果籃予鄭東旺(左),由董事長黃宮俠陪同見證。(啟華小學提供)

 

ADVERTISEMENT

 

(太平29日訊)拉律峇登及司南馬縣發展華小工委會主席鄭東旺指出,縣內微型華小的困境非常嚴重,因此希望華裔政治領袖能伸出援手儘快處理這些問題。

 

他說,早期縣內多所微型華小接到教育局合併的獻議,不過各校董家協及發展華小工委會都秉承著一所都不能少的理念,堅決的拒絕接此獻議。

 

他表示,該縣總共有23所華小,當中少過150名學生的微型華小共有14所,相等於61%(全國是大約是40%),14所中少過30名學生的共有6所,相等於26% (要辦復級班),而少過5名學生的微型華小共有4所,相等於18%。

 

“有兩所華小也申請搬遷,而且老港培智華小已面對一個學生都沒有的困境。”

 

鄭東旺出席雙溪吉隆啟華小學的校友回校日暨教師節晚宴時說,要發展這微型華小非常不容易,因為華小一路來都必須依靠董家協,及社會熱心華教人士的協助,才能不斷的發展。

 

“希望新政府關注鄉區華小的發展及微型華小所面對的問題,以便讓微型華小在教育體系上,因為鄉村華小也同樣的能為國家,為社會培育人才,成為實現馬來西亞為先進國的棟樑之才。”

 

讓多元教育自由發展

 

鄭東旺說,我國的華文小學,乃是華文教育生存在這片國土上的堡壘之一,隨著政府的更替,華文教育隨時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希望當今的新政府對教育,必須有大方向及政策性的方向,而政治領袖能貫徹這種大情操,讓多元教育及母語教育能自由發展,使教育蓬勃多彩,繼而提升我國的教育水平。

 

他表示,有關2022年教育部對學校維修撥款,在去年12月21日教育部來函指縣內17所學校的申請不獲批准,也沒有給予任何理由。

 

他表示,經過全國華社據理力爭下,教育部也承諾這些學校將會在2023年度教育部的學校維修撥款優先處理。

 

“如今已快到6月了,希望可以儘快獲得好消息,素來所有的華小每年都需要大筆款項,以進行硬體設備的維修及提升,因此這筆維修撥款是需迫切得到。”

 

他也呼籲所有董事會成員,如果還沒有註冊的話,必須儘快向教育局註冊,以便成為一個合法的團體。

 

 

王星元:維修撥款很快有好消息

 

保閣亞三州議員王星元指出,針對縣內17所半津華小於去年沒有獲得教育維修款,團結政府已著手處理,以確保不會再錯過今年度的撥款分配。

 

他預料,半津學校的維修撥款很快就會有好消息的捎來,各華校董家協受促耐心等待。

 

他說,對於霹州經濟,團結政府正致力以招資,以期能為州帶來很多的就業機會,降低年輕子民嚴重外流現象。

 

他宣佈撥款5000令吉予啟華學校作為活動基金用途。

 

校長黃志品指出,華小發展一路走來,學校硬體設備,除了得到董家協支持,還是要靠社會人士,校友們的捐助,所以感謝所有捐助學校的民眾。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5:06pm 22/05/2024
记者心视线︱陈世传:微小何去何从?

随著华裔年轻家庭少子化的趋势影响,加上乡区年轻人迁移大城市发展的社会化现象,乡区华小面临生源减少,进而在全国各地的半城乡地区,出现越来越多微型华小。

根据大马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华裔生育率从去年同期的9.7%,进一步的降低至8.8%,而这也可预示著,接下来发生在半城乡地区华小缺少生源的问题,会进一步加剧。

最近引起关注的一个课题中,拉律峇登司南马县的6所微型华小接到教育部微型小学问卷,要求收集数据,以探讨位于邻近地区微小进行合并的可能性。

虽然,这6所接获问卷调查的华小董家协,都一致反对合并的建议,而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也在回应此课题时强调,教育部没有合并微型学校的决定,而政府也知道华社的意愿,即坚守华小一所不能少的原则,因此只要接受调查的学校董事部和家长们反对,就不会发生合并的问题。

事实上,半城乡地区越来越多华小因生源减少而沦为微型华小,而这现象已持续了十多二十年,但无论换谁出任政府,抑或教育部长与副部长换了多少位,始终都没有获得解决,更是没有制定解决问题的制度化方案。

在这课题上,华社的意愿非常明确,那就是一所华小都不能少,但现实的残酷是,这也仅仅是精神上的坚守,现实中的挣扎而己。

需知,生源减少的问题,它不只发生在一所或两所华小,而是发生在一个地区,因此当各华小都面对生源减少的问题时,同一地区华小的竞争,根本上就是陷入了一场零和博弈中,意即在一方获利时,就是另一方的受损,华小或华社本身根本就没有获益。

举例,位于同一城镇的数所华小中,可能存在著名校与非名校之分,当在地的华社资源大部分倾注于名校时,就意味著有限的生源会被名校吸纳,相反的非名校学生人数就会愈加减少,从以上的内部(同区)竞争,固然有胜方与输方,但事实上,根本上就没有赢家,只有输家(华社)。

说回解决问题的现实层面,即能守住华小不能少,又能解决城市地区华小不足问题的双赢方案,肯定是让微型华小迁校,但过去至今的残酷现实已告诉了华社,政府的政治意愿不大,以致迁校的处理方式,不仅没有出现以科学化与需求(如那里有需求,就把微小迁至那里)为标准的制度化体制,往往还是流于政治操作,如有大选时,迁校承诺才会出现等。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