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閘7日訊)稻穀品種種植過久,加上天氣過於乾旱,導致水閘新村稻田普遍地減產10至30%。
各稻農各顯神通,想盡辦法,避免稻穀大幅度減產,一些大歉收的稻農甚至面對虧損後果。
ADVERTISEMENT

稻農促農糧部速研發新品種
水閘新村華裔稻農促請農業及糧食安全部早日研發出新的稻穀品種,供稻農種植,否則稻穀的產量會進一步降低。
陳瑞法建議開放進口米配額
大馬米糧批發商公會會長陳瑞法昨日表示,由於近日氣候因素使國內稻穀歉收,除了引發本地米價醞釀上漲外,也因國家稻米公司沒及時應急提供足夠的進口米緩和市場需求,導致批發商和消費者面對白米短缺的情況日益嚴重。
陳瑞法建議開放進口米配額時說,如果白米市場失衡的情況不及時解決,國內很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陷入白米荒危機,從而令許多人“無米可食”。

田永輝:稻穀抗病能力減弱

冷甲稻農田永輝接受星洲日報《大霹靂》社區報訪問時說,過去水閘稻田產量約每英畝3公噸,如今減產到每英畝介於1至2公噸。
“農業及糧食安全部規定稻農只能種植該部認證的稻穀品種,目前我們栽種的MR297已種植許久,稻穀抗病能力減弱,導致稻穀容易感染一些如稻熱病的稻穀疾病,稻穀染病會直接引發減產。”
田永輝說,之前農業及糧食安全部批准一個以前首相拿督斯理依斯邁沙比利名字命名的IS稻穀新品種,但經稻農嘗試種植後,發現產量不高,於是稻農又種回MR297。
“部分稻農為稻穀施放一些微量元素肥料,成功加強稻穀抗病能力,促使稻穀產量跌幅減少。”
田永輝說,天氣變化,如近日的乾旱,也是稻穀減產原因之一。
蔡岶江:現有品種已種超過10年

水閘新村資深稻農蔡岶江說,現有的稻穀品種MR297已栽種超過10年,導致稻穀抗病能力大減,稻田減產介於10至30%。
“一些稻田產量每英畝只有1噸,類似這樣的產量,使到有關稻農面對虧損,不過大部分稻田還是取得每英畝2.3至2.7公噸的產量。”
他表示,解決問題的方案就是農業及糧食安全部儘快發出新的稻穀品種,供稻農栽種。
蔡岶江說,新品種稻穀必需符合稻農種植要求,包括抗病性能、高產量、短種植期、稻穀品質等,所以要發出新稻穀品種也不是簡單的事。
“水閘稻田剛完成收割,在過去20天,都沒有下雨,乾旱也導致這次稻穀減產。”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