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的愛好,在退休生活了成為很好的精神寄託!八旬長者手製風箏,樂趣滿滿。放飛的彷彿不僅僅是風箏,更像是他自由的靈魂。
住在孟加蘭花園的居民,應該對這名幾乎每天都會在社區草場放風箏的安哥有印象,滿頭白髮,瘦削但硬朗的身子,遙控著手中的風箏線,高空中飛揚的大風箏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
ADVERTISEMENT
83歲黃可仁對風箏的熱愛,源自於童年時期,在那個物質貧乏年代,住家附近的一名長輩教他手製風箏,讓當時的他愛上放風箏。
成年後他忙於工作和照顧家庭,自然無暇去放風箏,不過偶爾會製作一些風箏和孩子孫子同樂;直到退休了,他終於可以全情投入,重拾這個多年愛好。
家裡到處都能見“風箏”
在他家裡到處都能見到風箏的身影,一些是朋友和孩子所贈,其中大部分是他親手自作的,獨一無二。他的手作風箏尺寸挺大的,最特別之處,是把各國和地區的旗幟化身為風箏,有的則是我國幾個主要政黨的黨旗,相當吸睛。
黃可仁分享放風箏的趣事,他本身無特定政治立場,某次在怡保大草場放飛一個國陣圖案風箏時,一名在該處晨運的民眾稱看到不爽,要求他不要放;當下他覺得反正不是什麼大事,就換了希盟圖案風箏,結果該民眾看了大樂,還和他做了朋友。
“我常在住家附近草場放風箏,一些孩童看到風箏覺得喜歡,吵著要父母買下來,可我並非做來賣的,只是個人興趣做著玩,既然有人喜歡,我就送給他們。”
製作風箏骨架工序繁瑣
從風箏的外觀來看,外行人會認為,不過是幾條竹條做的骨架,糊上圖紙就完成了;事實上並非如此簡單,光是把竹處理成條狀,工序就非常的繁瑣,也是最費時耗神的部分,少些耐力和毅力,都無法堅持完成。
黃可仁指出,一般的竹子缺乏彈性,難以定型,所製作出來的風箏效果不甚理想,得用特選的竹樹才行。而根據網上的資料顯示,生長三年以上的大毛竹是製作風箏的理想材料,其竹節長、韌性好、有彈性,方便定型。
巫裔朋友贈送竹樹
他目前使用的竹樹,是一名巫裔朋友所贈,該名朋友是看他放風箏而結緣的,黃可仁太太在旁補充說,先生因為風箏,認識了許多朋友,也獲得一些貴人相助,送他竹子的就是其中一名貴人。
製作風箏的第一步驟是把竹樹砍成想要的長度,然後破開成數段,再逐一削成理想的厚薄度,最後以砂紙磨滑。
黃可仁表示,年紀大了,體力不夠,拿刀子砍竹樹時只能砍入一個口子,再用錘子借力,方能砍斷竹樹,這個部分至少就要忙活一天了;加上破開、削薄、磨滑的功夫,就要再加個一兩天才成。
“一天做不完就留著明天繼續,慢慢做,不用急的。”
詢及花這麼長時間去處理,太太不會埋怨?黃太太笑著說,這是丈夫的愛好,她很支持,只是有時候看著丈夫在大熱天也在屋前忙,怕他曬到不舒服,會喚他進來休息。在黃可仁說起都是自己在製作時,太太表示自己也有幫忙,只是他忘記了,夫婦倆互動有趣。
黃可仁指出,竹條備好後要組裝,測量尺寸很考功夫,必須是左右兩端重量均衡,多一寸少一寸,都會影響成品飛上天的效果。他說,手作的風箏,抗風度較強,不會輕易被風吹得栽倒下來。
朋友家人紛送風箏
朋友和家人知道他喜歡製作國旗風箏,會從各地給他送上,有加拿大、中國、美國、澳洲、新加坡、韓國等;手繪圖案的糊紙,是從再循環物品的塑料袋改裝而成。
由於他使用旗幟當風箏的面料,國旗圖案要完整呈現,才能看得出來是哪個國家或地區,製作時他就要想好國旗要怎麼調整;有部分風箏是手繪圖案的,他就靠想象力去構思。
訪問當天他示範放飛的是一隻手繪黑色大鳥的風箏,以馬克筆塗鴉出來,說也神奇,當風箏迎著風力飛上天時,似乎有種視覺錯覺,鳥的翅膀彷彿拍動了一下。大鳥的顏色在飛過一輪後,有些地方斑駁褪色,黃可仁指出,那是被風颳掉的,稍後會重新補色。
放風箏要靠技巧
他原本是使用塑料制風箏線輪輪盤,在控制風箏時感到比較難控制,尤其是風勢太強時,會很難拉扯控制,他曾因此被線刮傷手指流血;後來一次機緣巧合,在中國買到一款不鏽鋼的風箏線輪輪盤,類似魚竿那樣有一個手柄可以轉動去調整放飛時的線長短,收放自如,既方便也不會刮傷手。
“放風箏時要靠技巧去控制線長,風勢強時,風箏不能放飛太高,否則容易被吹到樹上取不下來;如果飛高後感覺風力不足,風箏往下掉,就要把風箏線稍微收短些,讓它飛在風壓充足的高度。”
黃可仁雖然製作過很多風箏,但並非每次都是一做就成功的,有些做失敗了,他會從錯誤中吸取經驗再改善做法。
“我的兒子提過,他以後退休了也想學我這樣製作風箏,我會把我的手藝教給他。”
每次他放風箏,會有不少人圍觀,有的人會稱讚他的手藝,獲得他人的認可,他感到歡喜自豪。
現在很多人想要放風箏,會買市售的,手作風箏顯得難能可貴,黃可仁雖年紀漸長,對愛好的耐力和堅持精神,讓人佩服。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