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大家拨冗出席活动/喜宴,只有粗茶淡饭,薄酒一杯不成敬意,如招待不周,还请见谅……”
以上的客套致词,是不是非常熟悉呢?
ADVERTISEMENT
是的,这就是在出席许多活动包括社团宴会、活动或喜宴时,最常听到的主家或领袖的谈话。
客套没有错,讲究礼仪更是老祖传承下来的美德,但若不分场合,来来去去都只是这一两段客套话,是不是显得有点俗气,以及没有传递出主办某场活动的目的与意义呢?
若要探究为何身为主家或组织领袖的人物上台致词,总好像约定俗成的只说客套话时,我觉得可从两个面向讨论,其一就是个人的不善言辞,其二是受传统的“矜持文化”,或言多必失的传统思维有关。
所谓的“言多必失”思维,就是我们的长辈从小就常常告诫孩子们,不要多话,做好自己的本份就好,别人的事少理,避免祸从口出,遭来祸端。
再者就是受礼仪传统的影响,凡是人多聚集的场合,礼到就好,无需多言,免得节外生枝。
惟,当我们在认可传统的“礼到寡言”价值观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身为主家或组织领袖者,当他们在某个场合被视为主宾受邀上台致词时,其致词的内容是不是起码要切合活动的主题或目的呢?
举个简单例子,如某个华团组织举办周年庆活动时,当这个组织的主席代表著组织领导人身份上台致词时,总不能只说客套话,却不提一提组织的成立背景、宗旨,以及当下与未来,该组织肩负的使命或扮演的角色吧?
说回个人的不善言辞,或因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以致每当致词时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不过,我倒认为事实上并非“无话可说”,而是怕言多有失,以致选择最稳妥的客套两句。
一名领袖,无论其教育程度高低,能身居高位,必有过人之处,并且对事对物都有见解,因此若要分析为何一名领袖不愿在上台致词时分享心得,传递信息时,只能说,他自信不足,以致担心言多有失。
一名领柚,若能在桌上高谈阔论,分享心得与理念,应该也可以上台分享心得与传递信息,顶多是先做足准备,如拟好讲稿,或在上台前对著镜子演练演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