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美食,記者須化身食家,以味蕾剖析食物色香味,再具體地使用文字表達出來,配上圖片和視頻,讓讀者從精神層面享用;至於有沒有報道文句描述的好味道,則是因人而異,非常主觀,即使是“皇帝脷”的食評,恐怕也不會百分百得到一致的認同與附和。
受邀採訪場合,從官方到華團,記者不少時候受安排用餐,外人也許羨慕不已;事實上記者忙著聽領導和嘉賓演講記錄內容、在大會儀式上拍照,接下來隨時還有記者會,最後是一邊聽錄音一邊把內容輸入電腦,及時彙報新聞重點,碰到大家關注的課題要聞,更是搶時間上網。
ADVERTISEMENT
坦白說,肩負採訪任務的記者並不能痛快地對眼前美食大快朵頤一番,能夠飽餐一頓已是相當幸運,食不知味扒幾口飯屬於司空見慣,就算一口都沒有吃到也是見怪不怪。
這些正式場合都有記者席,但記者偶爾也會遇上大會安排了席位而用不到餐的狀況,好比其他人在記者席搭單拼桌,記者拍個照、確認嘉賓名字回來,座位遭陌生人坐著,甚至全桌坐滿,大會發給記者的新聞稿不知去向。
此外,記者在記錄嘉賓演講內容,一道又一道上桌的菜餚,拼桌客人體恤的話,會夾到記者碗碟中,待停筆再吃。有者卻自顧自食用,乃至將食物吃光,任由記者喝西北風。有沒有食物並不要緊,令記者皺眉頭的是嘉賓講,同桌客人也在高談闊論,結果聽不清楚講詞內容錯過了重點,有的記者唯有使眼色把食指放到嘴前,一聲“噓”示意停止講話或放低聲浪。
最要命還是採訪霹靂州議會會議期間的伙食,三天兩回米飯和雞肉不熟,只好自行訂餐解決,有時是州議員自掏腰包請記者吃快餐果腹。
州議會開幕是蘇丹致御詞,年尾是州務大臣提呈明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期會有新法案、修訂案,每天例常的回答口頭提問環節、辯論,還有每期最後一天的總結和表決,工作量排山倒海,偏偏祭五臟廟的食物成了懲戒作用,一回又一回投訴換來“關注”的官腔回應,依然沒作出改善。
雖然食物不盡人意,但記者職責所在,盡心盡力做好採訪工作,將資訊傳達給讀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