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文化不是光嘴說而已,應該付諸行動,學習它,並且在能力所及內把它發揚光大,不讓它失傳才是真正的傳承。”
ADVERTISEMENT
從小習武的黃國淇(29歲)談起中華武術文化的傳承,滔滔不絕,他認為傳承的重中之重在於學習與參與,只有透過實際行動,文化傳承之路才能夠源遠流長,歷久不衰。
鍾情劍術 實現夢想
黃國淇13歲開始練習武術,先把拳腳功夫學好,才有機會接觸兵器,而他16歲時初接觸的兵器便是刀。刀是爆發力強、剛強的兵器,手起刀落威風凜凜,惟最令他魂牽夢縈的卻是劍。
劍,在東西方文明中都擁有崇高地位,其君子之風象徵權威榮譽,深受帝王喜愛。在中國古代,劍被稱為“百兵之君”,武術中有“百日刀、千日槍、萬日劍”的說法,彰顯劍術的難度極高。身材高而瘦長的國淇在體質上略佔優勢,耍起劍來應當英姿颯爽,因此在啟蒙老師陳志強先師的建議下,他轉為練習劍術,終實現了夢想。
一把劍是由劍身和劍柄組成,現代劍的標準為劍尖、劍脊、劍刃、劍炳、護手、劍穗,劍鞘則是用來保護劍刃,同時便於攜帶。他說,古時候人們習武為保家衛國,因此劍的鑄造鋒利無比,攻擊性強,可是如今已不是“動刀動槍”的時代了,武術亦演變成一種體育項目,學習目的以強身健體、傳承文化為主,現代的劍變得輕薄,刀刃也不再具有殺傷力,符合安全基準。
身法步法配合重要
國淇指出,細長而直、雙面開鋒的劍是一種傳統冷兵器,即指不含任何火藥或燃燒物的兵器。身法和步法的配合非常重要,身體隨著耍劍的節奏“武”動,才能完美呈獻出劍術的優美與瀟灑風姿。
在武俠小說或漫畫裡,精通劍技的往往是眉清目秀的絕色美男子,人劍柔美氣質相互輝映。劍,靜止時相當柔美,靜謐得似平靜的湖水,讓人著迷;武動時攻擊性卻超強,哪怕上一秒還是溫柔優雅的慢動作,下一瞬間就極速攻擊,隨時可劃破寧靜的湖面,不僅能傷人,自己也容易在訓練中受傷,尤其是手腕的發力,稍微發力錯誤都會受傷。
他說,劍術要求長期訓練,熟能生巧才可提升技術、速度及手腕的力量。他列出劍術的動作要求:弓步、虛步、僕步、刺劍、掛劍、撩劍、點劍、劈劍、截劍、崩劍、剪腕花,每一步一出鞘都要融會貫通,才能展現出劍術靈活多變、瀟灑飄逸的特質。
“當中以動態動作——剪腕花最具挑戰性,因為這是一組貼身動作,劍與身體的距離非常接近,必須要十分當心;掛劍和撩劍則需要身法與手腕的緊密配合,耍出輕快敏捷的劍術。”
競賽套路 連串動作
黃國淇自小在精武體育會學武,曾代表出征不少比賽,包括馬運會、全國青少年武術錦標賽等。他指出,傳統武術套路是一招一式;參加比賽所用的競賽套路則是一組連串性的動作,同時保留著傳統武術所流傳下來的精髓。
他分享,馬運會評分標準可分為數個組別,包括動作質量、演練水平、難度等級,並非訓練個一朝一夕就可以上場比賽,選手除了要應付壓力,還要有承受傷痕的能力。
“比賽來臨,我們會更抓緊時間頻密練習,受傷幾率也因此增加,負傷上陣對運動員來說是很平常的事,但是為了比賽我們仍然咬緊牙關向前衝,只有忍著痛拼搏到最後一刻的才能成為勝利者。賽場上除了拼技術,就以堅持、毅力定勝負。”
赴中美交流開眼界
這些年來,他跟隨團隊到中國多地,甚至遠赴美國參賽交流,令他眼界大開,而最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老外往往才是對中華傳統文化最感興趣的一群,他們對中華武術的熱愛與堅持值得敬佩和學習。
經過多年磨鍊奮鬥,國淇如今已可以獨當一面,精通武術亦擅於舞龍的他也沒有忘記初衷,盡全力將累積得來的武術和舞龍知識傳授與分享給下一代,以行動詮釋傳承的意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