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甲11日訊)下霹靂水閘為國內第二大華裔稻米生產區,鑑於水道引發各種問題,有礙維持固定產量和提產,國內貿易、企業、生活成本及農業國會特委會成員陳家興準備反映此事,並探討交由農業部接管和列為米倉,有助國家進一步達到自給自足的目標。
ADVERTISEMENT
陳家興也是務邊國會議員,他昨早走訪水閘瞭解整個稻米產業鏈各環節面對的問題,獲知當地面積達5000英畝稻米區並不屬於米倉,不完全在農業及糧食安全部權限,也涉及水利灌溉局(JPS)、國家農民組織(NAFAS)和農民組織(PPK)。
稻農在對話會上提出水利灌溉局負責的引水道、排水道、各水閘系統管理問題,計有溝尾田地水量受限和不足、水位低和水道比稻田低無法引水、人為因素私自增加水管和安裝不合規格水管和缺乏水泵抽水灌溉,其它問題包括肥料、農藥補貼負荷不了漲價幅度,稻種高過政府設定的價格。
陳家興過後告訴星洲日報《大霹靂》社區報,水道為稻田基礎建設,攸關整個種植生產過程,由於稻米生產區不在水利灌溉局核心工作範疇內,因此他會將問題帶上特委會,甚至是國會,研究將水閘納入農業部米倉的可行性,就能夠獲取常年撥款投入水道上、提升基設。
他表示,水利灌溉局隸屬天然資源及環境永續部,他也會向部長聶納茲米反映當地水道、水泵和水閘問題,希望得到關注和受理。
他說,政府須扮演積極角色及早解決灌溉的水供問題,如果無法全面解決,就未能達到預期的產量,更遑論提產,距離自供自的目標將會越來越遠。
陳家興說,作為米倉,不僅水道管理獲得農業部保障,還有獲取最新科技資訊推高產量、肥料和農藥補貼與援助。
他說,水閘稻農在應對收購價格方面,仍沿用保守手法作業,除非受到政府援助才有可能進行變革;在生產價值最大化上,須兼顧質與量為前提。
陳家興披露,特委會去年召開11次會議中,其中兩次聚焦在白米短缺問題。
“我是特委會成員中唯一的霹靂州代表,州內除了盛產白米,還有畜牧、養殖、漁業,我將會見利益相關者聆聽他們的心聲,乃至辦聽證會對話會彙報給特委會,再提呈上國會,使政府重視農糧問題和予以妥善處理。”
稻農貝偉嶽提到,水閘稻米區共有11條冓,每年2月1日和8月1日起開閘引水,惟2號、3號、4號、5號、7號和10號溝尾的田地,胥視前面的農民引水注滿稻田是否還有足夠水量。
他說,位於溝尾的稻田經常面對不夠水量的問題,需要倚賴水泵抽水灌溉,目前只有一個固定的水泵在10號溝而已。
稻農張祥益表示,受保護鳥類─青雞(Burung Pangling Besar)食用穗胎,破壞整株稻,當上百隻集中在一起生活和繁殖時,恐怕整批田的稻米就要報銷了,這項威脅至今已超過十年,不能捕捉,整體數量相信是數以千計。
“部分田地用來種植油棕,其地勢較高,沒有泡水,適合老鼠生長,結果令周遭的稻田遭殃,大量稻穀被吃掉。”
村委會財政曾慶偉說,溝尾稻田不夠水量其中一項原因是人為因素,即自行增加和裝上不符規格水管引水;排水道長野草阻塞,但不能下農藥,必須以人手清除,也引發溝尾田地排水不及浸水。
他說,1號至7號溝的主水道,閘口也面對損壞問題。
“每次打開水閘引水,正常是兩個星期注滿所有的稻田,如果水源不足就會拖上一個月,待前面稻田注滿才輪到後面,至於需要多少部水泵抽水,還需要研究決定。”
村長張志順指出,即使2號溝和10號溝改成洋灰溝,溝尾還是欠水,建議水道從頭到尾維持同樣水位,否則在前面田地引水過後,後面水位逐漸下降到沒有水,當地最短是10號溝,長約1.5公里,最長是3號和4號溝,超過2公里。
冷甲米較Kinta Sakura有限公司負責人─建發米較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尤寶忠提出意見,
水閘種植高質量、低糖分、口感更好、價值更高和不受統制的香米,同樣105天生產過程,顯得更實際,使農民獲益更大。
“水閘擁有優勢,供水系統良好,農民掌握技術和勤於管理,並根據SOP(標準作業程序)種植,還設法推高產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