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13日訊)身為“蝴蝶寶寶”(表皮溶解水皰病,Epidermolysis Bullosa或簡稱EB),葉寶菊從小到大遇到許多挫折:求學時同學害怕和她接觸,家長則直接表明不要讓孩子和她同班,即便此病不會傳染。中五畢業前大家討論要讀書還是工作,只有她靜靜不出聲,心想:未來路在何方?
畢業後5年找不到工作,她曾想過了結生命:一個人如果不能被社會接納,每天躲在家如同“廢人”,留在社會又有什么用?
ADVERTISEMENT
走投無路之時,上天為她開了一道門,某天有人問她:你要不要來殘障中心工作試試看?她一開始以為自己聽錯:“有的店明明張貼徵聘通告,卻告訴我沒有請人,有的則是直接拒絕。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有人願意請我,簡直不敢相信!”
如今寶菊已在殘障中心工作了23年,因為傷口問題導致腿無法伸直,行動不便,去年才停止工作。今年48歲的她,也是許多蝴蝶寶寶家長的希望:寶菊平安長大成年,我們的孩子也可以!
來自吉打的寶菊今天參加由馬來西亞女少年軍怡保第二分隊(The Girls’ Brigade Malaysia-2nd Ipoh Company)與馬來西亞蝴蝶寶寶關愛中心(表皮溶解水皰病症協會,DEBRA Malaysia)共同舉辦的“希望之翼:慈善慢跑撿垃圾馬拉松”時,接受媒體訪問。她笑著向記者自我介紹:我叫寶菊,寶貝的菊花。
寶菊從小到大皮膚脆弱,容易起水泡和傷口,碰到水就疼,兩腿皮膚一直都紅通通的,如同被燙過一般,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蔓延至全身。上學後,她朋友不多,雖然醫生已表明此病不會傳染,但大家依然害怕與她接觸,老師也把她擱在一旁。
小學時期,一名家長到校找老師,在她面前直接表明:我不要讓孩子和她同班。“聽到時很心痛,我也不明白為何我和大家不一樣。雖然醫生說是遺傳,但我上有7名哥哥、下有1名弟弟,他們都沒事,只有身為唯一女兒的我,得了這病。”
畢業後,寶菊努力找工作,自己搭巴士四處奔跑,但不是被對方拒絕,就是不適合,比方會接觸到化學物品的工廠。直到某日她到一間售賣基督教出版品的店問工,機緣巧合下接觸了教會,最後在教會開設的殘障中心工作,才找到了人生方向。
“工作後看到許多孩子,我才發現很多人比我更不幸:他們不能走,不能自理。在我最絕望的時候,是上帝為我安排了這條路,讓我從害怕被人排斥,到比較敢和外界接觸。現在我的朋友都是以前的同工或教會的弟兄姐妹。”
寶菊出生的時候,網絡尚未發達,社會對錶皮溶解水皰病意識不高,也無從搜尋病症資訊,就連她本身也對自己的病一知半解;當時除了看西醫,婆婆也帶她看中醫,甚至帶她問神。直到她因食道狹窄,無法吞嚥,看著美食在眼前都無法吃下肚,去看醫生,自己的病症從此有了名稱:EB。那時她已30多歲。
原本她一直疑惑:為何只有我一個人得這個病?不久後加入DEBRA才發現,自己不孤獨。“原來有很多弟弟妹妹和我一樣。”在DEBRA裡最年長的她笑道。
馬來西亞女少年軍怡保第二分隊隊長李美繡表示,今日的馬拉松迎來約140人參加,不過原訂的10萬令吉籌款目標仍未達標,因此接下來將會籌辦第二場活動,希望獲得各界支持。
來自檳城的5歲蝴蝶寶寶尤俊耀(耀耀),病症屬於嚴重型。媽媽郭佩菁(33歲)表示,得知耀耀是蝴蝶寶寶後心裡沒什么,被一旁的外婆戳穿:她哭到半死,我說你坐月還哭,等下哭到眼瞎就知道。
佩菁表示,當時完全不知什么是蝴蝶寶寶,便自己搜尋資料。耀耀不能吃較硬的食物,奶嘴得選特別軟的,抱的時候不能太用力,衣服也得注意布面不能粗,此外還得每天更換敷料和紗布。
耀耀還是嬰兒時,佩菁幾乎夜夜不闔眼,耀耀半夜會癢醒痛醒,又哭又鬧,佩菁唯有24小時在旁照顧,不讓耀耀扒癢,免得皮膚被扒爛。
“我不能比耀耀脆弱,必須堅強起來,才能好好照顧他,秉持著這個信念走下來。當然有時候還是會想放棄,多虧媽媽在旁開導。”
想放棄的時候,通常是幫耀耀換紗布和敷料的時候。幫蝴蝶寶寶洗澡是一個大工程:首先把身上現有紗布都拆下,小心翼翼沖洗,之後就上敷料和包紗布,一個澡洗下來,接近三小時。佩菁兩三天幫耀耀洗澡一次,平日就抹身。
耀耀全身是傷,換紗布時難免會疼,還小時只能用眼淚和踢腳表達,大了後就會用言語。對於一般傷口,佩菁已經習慣,但遇上較大的水泡,處理時看著耀耀疼痛樣子,佩菁心疼之餘,更是深感身心俱疲。
還好除了媽媽鼓勵,耀耀的可愛和窩心,也融化了佩菁的心,緩和了她的情緒。“我們說sayang(疼愛)他,他也會sayang回我們,就是突然抱抱我們。他現在剛會講話,常用詞不多,比如我們逗他說要‘丟掉’媽咪,他會說:不要!”
訪問到一半,耀耀跑來了,不停叫喚“媽咪”,佩菁俯身下去把他抱起。外婆在一旁問:要不要banana(香蕉)?耀耀常用詞來了:不要!雖然手腳都包著繃帶,旁人看都覺疼,但耀耀依然活潑,佩菁抱不久後就把他放下,他又跑到別處去了。
8歲的愛娜右手原本是一團肉,最近動了手術,手指的形狀才出來。DEBRA代主席黃麗霞問她:開不開心?她點點頭。麗霞拿了一杯水給她,原本想著幫她拿著,結果小愛娜伸出手說:愛娜可以!
愛娜和2歲的弟弟米卡爾都是蝴蝶寶寶。媽媽諾舒阿達表示,醫生為愛娜接生後擦身,發現愛娜皮膚受傷,經診斷得知是蝴蝶寶寶,讓她既悲傷又吃驚。
“愛娜是我們第一個孩子,我們完全不知道蝴蝶寶寶是什么病,必須搜尋資料和不停問醫生。醫生說,她需要一生的照料,包括傷口的照護和營養方面。”
米卡爾出生前,醫生說,第二個孩子有可能也會是蝴蝶寶寶。“所以米卡爾出生後我沒有失望,我已經做好準備了。”
諾舒阿達一星期為姐弟倆更換三次敷料和繃帶,單單這方面的費用就不低,每個月開銷高達5000令吉。為了照顧孩子,諾舒阿達辭去工作,家裡除了靠丈夫莫哈末納茲林工作薪資,也有申請政府援助金。
問諾舒阿達會否為孩子的情況感到傷心,她微笑表示:“反而會更有意志力!沒錯,有時候會傷感,但我們必須打起精神。承受疼痛的是孩子們,所以我們必須堅強。”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